极目新闻通讯员 吴思2月6日,新洲区双柳街家湖村湖港养殖专业合作社鳜鱼养殖示范基地的鱼塘间,传出汩汩水流声,清澈的塘水从星罗棋布的鱼塘中抽出,缓缓注入右侧的净化水渠,层层涟漪奏响了冬日鱼塘的独特乐章,一场有序的“养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记者 游玉婷 通讯员 叶玉回 苏娟 刘晓汉每年立夏前后,水温逐渐升高,水产养殖也随之步入繁忙的时节。5月7日,在国家大宗淡水鱼技术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的支持下,新洲区将100万尾“中科3号”异育银鲫鱼苗,免费发放到近60位养殖户手中,助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1月5日,在渔业基地最大的1000亩鱼塘内,工人们正在起网捕鱼。近日,武汉市临空港农投集团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迎来大丰收,基地占地面积约2.3万亩,主产刁子鱼,鳊鱼、草鱼、青鱼、胖头鱼等淡水鱼类,预计总产量将达2000万斤。
为了探索致富新路子,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辛冲村发展圆桶养鱼,打造“鱼苗培育+特色养殖”的特色项目。3月16日,15万尾加州鲈鱼鱼苗送到辛冲村,该村村民们守在门口等待这批鱼苗,这是该村最新确定开展的特色养殖项目,历时6个多月的筹备才落地。
秋日的长江,波澜壮阔,浩浩荡荡。武汉新洲区双柳街退捕渔民张锦,熟练地打开卡车上的阀门,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苗通过引流槽进入江面,鱼儿在江面稍作停留,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尾巴一摇,畅快地融入江水深处,引来现场群众一阵欢呼。
2021年3月8日正值惊蛰之后,为 抓好春季农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朝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王文高,组织武汉市宏新渔业有限公司、武汉市得民特种养殖有限公司两家爱心水产企业及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渔业渔政管理处等相关处室,赴扶贫点新洲区李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邰生鹏连日来,在田间地头,不仅农田换上了“春装”,大大小小的水塘也迎来了“水上春耕”。近日,在位于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顾畈村的归园农业虾稻基地上空,大型无人机正在来回盘旋,将小龙虾所需要的“粮食”投放到田间,一派忙碌的“水上春耕”景象。
走进新洲区潘塘街七湾村,在林果基地里,游客忙着采摘新鲜的梨,大棚里,就近务工的村民们正为即将种下的哈密瓜整地施肥,池塘里,鱼儿正忙着吃食……从昔日的“空壳村”到如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的生态产业园,七湾村从无到有,村里有果有林有鱼,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带动着村
当地农户展示养殖成果。张斌摄一年之计在于春。中行武汉新洲支行及时启动“金融早春行”下乡服务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鱼塘,为农户送政策、送资金、送知识,全力助力乡村振兴。“感谢银行融资,引来一池活水。
《农村新报》7月12日讯(记者邱济民)洪水猛 损失重新洲区是武汉水产养殖大区,全区渔业养殖水面总共25.6万亩,稻田养虾面积2.23万亩,总量占武汉全市四分之一。6月30日至7月3日,新洲区遭遇了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强降雨:全区平均降雨338.
近日,在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检、法干警的见证下,480万尾幼鱼被有序放归沙河。2020年,检察机关查明,新洲区人王某元在2016年制作一张禁用的“拦河大毫”网具,其后每年都使用该网具在沙河新洲区辛冲街河段进行非法捕捞。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视频剪辑 常怡通讯员 苏娟 汪志洋12月12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滨湖村的武汉市宏新渔业有限公司鱼塘旁,公司负责人周益芬正组织一群工人吆喊着将塘内鳜鱼捕捞上来,经过一天的忙碌,上万斤鳜鱼被称重打包好,装车运往上海地区的水产市场。
统筹|陈昌 主创|谭芳 王语哲 张莉 胡欣 我叫熊常东,今年63岁,新洲区李集街建新村熊家湾村民。这些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的老病腿得到医治,帮我们家成功脱贫奔小康,患胃癌重病缠身的我没有被击倒,一次又一次站立起来。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柯岱宏村民们站在鱼塘边收网,肥美的青鱼不时跃出水面,现场水花四溅。走进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咀阜村水产养殖基地,村民摇身一变成为渔民,装鱼入桶,一桶又一桶大青鱼被起吊机吊起,左右摇摆,落在卡车上方。
来源:央视财经随着天气转暖,水产养殖户开始进入投苗养鱼的阶段。眼下淡水鱼行情如何?对养殖户新一年的养殖计划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湖北武汉:年后淡水鱼价全线上涨 草鱼进入“8元时代” 在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湖东村,养殖户李厚兵正在选购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