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九州之一的兖州,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崇文敬贤,源远流长。一千多年前,李白与杜甫在兖州相会,日月同辉,携手同游,由此留下的传奇佳话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研讨的热点。近日,大众网兖州推出《双曜相会 诗话兖州》系列视频,一起聆听兖州学者们讲述李白杜甫在兖州大地的故事。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是盛唐伟大的爱国诗人,很多人还只是呀呀学语时,大人们就开始教其背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到读书识字时,大家又接触到诗圣的更多作品,杜甫在诗歌中时而表达欣喜若狂,时而抒写满腹悲伤,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诗人不断地起落变换。
杜甫在七岁就能作诗,九岁时就写了很多文章,到十四五岁,杜甫就出入于文人聚会中,与其他人吟诗作赋。杜甫出生时赶上玄宗时的全盛时期,当时农业欣欣向荣,交通也很发达,全国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政治环境也很好,在许多积极追求功名的青壮年读书人中,漫游蔚然成风。
题是《游龙门奉先寺》,及读其诗起二句,却云:“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已”字、“更”字,是结过上文,再起下文之法。今用笔如此,岂此诗乃是补写游以后事耶?然则当时此题,岂本有二诗,而忘其第一首耶?我反复思之,不得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