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眼下最火的焦点话题之一了。正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全球首发了一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它长什么样子?具备哪些能力?又是如何研发生产出来的?一起来看记者的探访。
4月27日,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傅利叶智能创始人兼CEO顾捷,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宋海涛,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王鹤,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五位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齐聚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关于具身智能,他们回答了几个问题。
据悉,GR-1采用电驱动技术,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最大负重50公斤,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或将能够应用于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梁枭12月26日下午,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现场,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此次年会上,广汽集团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在学术界,一般仿人机器人可以分为大仿人机器人和小仿人机器人。大仿人机器人一般指成人大小,一般一米多高,双足行走的机器人,这涉及到很多的控制、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方位的AI感知技术,移动能力和工作范围,人机交互等,不是简单买零部件就可以组装完成的。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芜湖特派记者 冷舒眉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打太极,像小狗狗一样撒娇,丝滑地颠乒乓球,精准画图……5月30日,2024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恰佩克颁奖仪式(以下简称“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
·4年前布局人形机器人时还是一个冷门板块,即使是当下,顾捷仍然认为,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失败率远远超过成功率。10年后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巨大,但目前还没有体现出商业价值,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研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5日消息,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据雅虎财经报道,近日,花旗全球洞察的分析师Rob Garlick和Wenyan Fei分享了他们对未来25年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的深入研究成果。
上周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产业专家和企业。因为是暑期,所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展,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先进科技,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事情。从这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产品来看,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跟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美联社近日刊发报道称,制造一款既像人又有用的机器人,这是几十年来受通俗科幻小说启发的工程梦想。虽然最新的人工智能(AI)热引发了又一轮投资浪潮,以期打造人形机器人,但是现有机器人原型大多比较笨拙,手脚不灵活,舞台表演强于实际生活。
拥有43个自由度的“青龙”,代表了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比较顶尖的硬件设计水平“‘青龙’平台的核心技术经过了十多年的技术沉淀,标志着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平台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董雪 龚雯 实习生 宫雅婷“你好,我是青龙人形智能机器人,能帮你做家务。
从技术布局上看,中国研究团队的技术储备覆盖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人机映射、机器智能等技术路线,在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制造业和全工业体系产生的数据,是不同的物理对象进行交互的物理过程,以实体产业作为支撑,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数据,比网上的数据更有价值。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19日,在备受瞩目的GTC 2024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带来了一项震撼人心的发布:世界首款人形机器人模型正式亮相。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AI发展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