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道篇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 指事造形. 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 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及其“有形”、“有名”之时, 则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为其母也.
王鸿飞(大蓄书院)先生自称参悟《道德经》500遍后,于2013年明心见性。他的头条号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走寻常路,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尤以“挑刺”为人所知,而他挑刺的对象都是历史及当代的注老解老名家。喜欢他的挑刺文章,读之,颇受益,许多见解独树一帜。但也常常被别人反挑刺。
《道德经》传世本(或通行本),学界认为有四大传世体系,包括河上公注本、严遵《老子指归》、王弼注本、傅奕本。其中,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的影响尤其广泛,是《道德经》传世本的代表。如无特别说明,传世本通常指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
【来源:达州晚报】□夏孟钰(四川)许多人会觉得,我们四川方言中有些词,土得掉渣,俗不可耐,是地地道道的“下里巴人”。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若追本溯源,其中有好些词语原来居然是“阳春白雪”,出自古代典籍,可以说是“出身”高贵且典雅,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联与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邀请上海的学者、作家为读者做1+N的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优秀图书,还可以组合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自己的的阅读观赏经验,以实际行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古人之世,倏而为今之世;今人之世,倏而为后之世;旋转簸荡而不已。万状而无状,万形而无形,风之本义也有然。——龚自珍《释风》新近出版的李磊教授所著《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以下简称“李书”)是在其博士论文《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的基础上笔削而来的。
把“小国寡民”当作老子“理想国”理解的,都是当代人,也只有当代人会借用西方哲学概念,来套解老子思想。之所以那么理解,原因在于误解了老子“小国寡民”的用意。古代的“老子注”,至少在我所收集的诸多注本里,只有王雱、姚鼐等极少数人认为“小其国而寡其民”易于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