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下一代不太爱讲方言了。很多口口相传的俚语、俗语慢慢被浩浩时光所淹没。闽南语也一样,如果没能好好收集整理,一些有趣的俚语、俗语将在可见的将来,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作为业余人士和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一直想写点什么的原因。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欢迎转发)闲话我们家乡方言中“歪斜”的几种不同说法宜丰野果---山瓜子(学名野山楂,网络图片)歪,在我们老家方言中,其出现的历史应在70年之内。其实“歪”也是一个古汉语词,明代的梅膺祚在《字汇》中说:“歪,乌乖切,音崴。不正也。
六月芥菜假有心公嬷疼大孙,父母疼尾子。鸭仔听雷赚钱有数,性命要顾。上面这些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千万别以为是小编打错了!其实,它们就是闽南俚语作为一个闽南人,你从小一定常听大人们说起各种“闽南俚语”,这些俚语简洁明了,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寓意却丰富有趣。
很多人认为福建人都会说闽南语,其实福建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说。福建方言主要区分为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闽语支其下的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语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但其内部差异巨大,各语言之间基本上无法相互通话。
1、「汝食未?」原意表示“你吃过了吗?”,新意是:没啥话跟你聊,赶紧开始/结束这尴尬的会面吧!2、「我無稀罕」原意表示“我并不稀罕”,新意是:反话。我稀罕,我TM太稀罕了,我稀罕得不行了……3、「我著去睏囉」原意表示“时间不早了,我得去睡觉啦!”,新意是:赶羚羊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其中,汉语由于汉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根据方言的特点,比较一致的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词:诸娘囝 贱道 燎囝 病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