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15岁女生和同学玩密室逃脱遭遇“电锯惊魂”,阻挡推门进入的恐怖角色时手部骨折受伤……5月16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对江苏首例未成年人参与密室逃脱娱乐活动致人身损害赔偿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密室经营者被判支付医疗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1.8万余元。
河北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以法治之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尤强)看着宣传单上炫酷刺激的宣传,14岁的初中生婷婷心动了,同行的两个朋友都希望体验一次“密室逃脱”。按宣传单上指引的路线,她们找到了门店。“密室逃脱”大多需要4-6人参与。
2月7日,四川眉山一密室逃脱游乐场所,一名长发女工作人员穿着短裙,头戴头套,扮作女NPC进入游戏里参与互动,俗称角色扮演,这是她们的工作之一,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女工作人员身材很苗条,虽然是扮演NPC但是丝毫不影响她美丽的容颜。
惊悚悬疑、热门IP、冒险解谜、真人NPC……因其沉浸式的体验,密室逃脱成为年轻人中最潮的娱乐游戏。但密室逃脱环境常常比较昏暗,还有追逐、惊吓等活动,玩家受伤时有发生。针对此类侵权纠纷,应当如何依法界定与规制,引起社会的关注。
常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沉浸式娱乐的同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剧本、密室具有恐怖、惊吓、血腥等元素,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初玩者可以尝试入门级别的剧本或密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张淑琴代表:“通过‘他律+自律’,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重点,以及行业经营者在内容安全、生产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风险点与底线,防止一管就死、以封代管,给行业留足自我革新和发展空间,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她认为,作为消费者购买门票前往密室逃脱游戏馆游戏,经营者理应对原告的生命、身体、健康负有安全保护义务,故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经营方退还796元门票,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27万余元。
密室逃脱是当下流行的实景逃脱类游戏,以极强的沉浸式体验感吸引玩家参与。密室逃脱的NPC(非玩家角色)不仅能够渲染游戏中紧张、惊悚的氛围,还能够在玩家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给出线索,帮助玩家完成闯关。但是,玩家在体验密室逃脱游戏时被NPC吓到,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损害责任谁来担呢?
密室逃脱仿佛开启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异世界,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密室中寻求刺激、释放压力。当11岁的女孩小兰抱着玩乐的心态走进某恐怖主题密室体验馆时,她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最终竟是以九级伤残的状态离开这里。
6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通知》出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密室逃脱作为新兴娱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密室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追求刺激,选择体验恐怖主题的密室,其中也有不少未成年的消费者参与游戏。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受伤,玩家和商家分别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