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正当沙俄和日本打响日俄战争的时候,沙俄在远东并没有闲着,他们将位于庙街附近特林的永宁寺给推平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座东正教堂。这座永宁寺兴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也就是1413年。该寺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三大官寺之一,由永乐帝朱棣身边的心腹宦官亦失哈所建。
如果不是中国人出版的地图上保留的“海参崴”的名字,她的长长的俄文名字就会在160年的时光下,遮盖掉海参崴的中国痕迹。俄罗斯人是非常注重历史的民族,如今前苏联地区的主要城市,都遍布各种雕塑和纪念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对于地图出版有新要求,外媒很兴奋,认为中国是要收回曾经的海参崴地区,其实这一片地区有多大经济价值,很多人都高估了。中国地图出版行业最近收到通知,俄罗斯境内8个过去由中国拥有的地区,在地图中应当使用中文地名标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海参崴。
在17世纪中期,沙俄为了在远东地区寻求开拓港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在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就包括海参崴。
但因时间久远,很多情景都记不得了。2001年9月12日,我们一行数人从广州出发直飞哈尔滨。登机前夜,我们住在白云机场的宾馆,在宾馆看到了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塔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的飞机撞毁的电视直播节目,在一架撞击大楼不久,又来一架…
2003年8月,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从图们出境,坐上了驶往海参崴的大巴。中午,车停在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小饭店,小饭店好像是迪厅改造的,黑暗、杂乱,店面还分出上下两层坎,显然是舞厅搞的舞池和观看区的遗迹,屋里人很拥挤,都是刚过海关的中国人。
海参崴虽然地处亚洲,位于太平洋的沿岸,但却是一座充满欧洲风情的城市,城内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铜像,其中有苏联时代修建的铜像,也有俄罗斯时代修建的铜像。中国游客来到这里,参观铜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旅游项目。大家首先要参观的一定是海参崴那座著名的列宁铜像。
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既拗口又陌生,但海参崴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现在的海参崴,在俄罗斯被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因为这里港深水阔,货物吞吐量位居全俄之首,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俄远东地球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近日 中国海关总署的一条通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告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开放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中国的内贸港,这里请注意啊,是内贸,而不是外贸,也就是说,这个港口只能用作是中国国内的货物运输,并不能用作对外贸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