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融媒体】“修缸补甏”这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可是在四五十年前,几乎每个家庭都要用到米缸、酒坛、菜甏等陶制品。因为易碎,碎了扔掉又可惜,补缸匠这个职业也由此应运而生。到了现在,这些老手艺人基本只存在于酱厂、酒厂。
许多的老人其实都更愿意生活在自由自在的乡村里,就像村里认识的一位李大爷,他今年60多岁了,但身体还是很硬朗,虽然儿女们事业都有成,已在城里买房定居,但是李大爷除了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去城里和子女们相聚之外,一般时候都喜欢自己一个人留在山村里当个独居老人。
在温州的一个宁静小区里,住着一位退休老人王大爷。他不同于其他退休老人,不常去公园社交,也很少去商场逛街。他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他的盆里园上,那里有他精心打理的盆景,仿佛一个小小的仙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盆景园多姿多彩盆景树上时,王大爷就会准时起床,开始他的“盆景之旅”。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盆不用补了,锁也不用修了,这些老手艺人也逐渐减少了。在志愿者磨刀期间,不少社区居民打开了话匣子,56岁的社区居民宋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住平房,经常能在门口看见扛着长条板凳,背着磨刀石和水铁罐,嘴里喊着‘磨剪子来戗菜刀’的人。
盆中小景收万象,掌上乾坤显百态。热爱倾注方寸间,初心依旧岁月里。东马棚街,清晨,阳光穿过老街上的树,洒在干净的路面上。路边,一把大伞很是打眼。伞下,一壶清茶,一张藤椅;伞后,一架盆景,一方世界。这,就是痴迷盆景的市民张跃基大爷的日常。盆景·缘分张大爷说,他的“盆景缘分”贯穿一生。
文/初业生锔匠,能够锔锅锔盆,锔碗锔缸。技艺精湛的锔匠,能修锁配钥匙,修理各种农家生活用具。在我们当地,人们都叫锔匠“锢炉子”。小时候,每当村里来了锔匠,我都和小伙伴们围着锔匠看。我仔细看锔匠怎样锔盆子锔碗,锔瓮锔缸,修锁配钥匙。其他小伙伴们只是围着看热闹,而我是在看门道。
3月5日学雷锋日即将来临,在上海街头就有这样一位“活雷锋”,年过八旬的赵琪一身工作服,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金山区山阳镇松卫街附近,每个月他要出门130多次,他永远都在维修的路上,或在家中维修。这条街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他维修过的物件。
文:汉 珍图:网 络“锔锅——锔盆喽......”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吆喝,但见一个干瘪老头,挑着一副破挑子,腰里系着一条油巴巴的围裙,晃晃悠悠进得村来。在一棵老柳树下,老头儿寻一片儿空地,放下挑子,抖了抖身上的尘土,慢悠悠地从匣子里取出家什:半盆腻子,手动钻,铁砧,锤子钳子之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陈晓 汤淼 烟台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将破损的瓷器,修整复合便是锔瓷手艺人的活计。烟台锔瓷手艺人李勇从事这个行当已经20多年,几千件瓷器经由他的手而“复活”。
“磨剪子剪刀、修雨伞、换茶壶底嘞....”多年前街巷一隅总能有修理摊这样的吆喝声,承载着不少老济南人的回忆,现如今这样的小摊几乎难以寻觅。在济南市历下区青龙后街里,却藏着一家充满年代感、颇受欢迎的修理铺。
位于荥阳北部黄河南岸的邙岭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飞龙顶,飞龙顶背依黄河,南眺嵩山,气势非凡,形如腾飞的金龙,因此成为飞龙顶,当地老百姓又称之为北小diao或者北diao,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群龙离去飞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