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专线】(第20届东博会)老挝留学生广西“取经”高铁技术 见证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新社南宁9月16日电 题:老挝留学生广西“取经”高铁技术 见证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作者 林馨对于21岁的老挝留学生吴明雄而言,首次的中国求学之旅,让他充满期待。
中新网岳阳12月17日电 (张雪盈)“在老挝,会中文、懂技术的求职者往往更有竞争优势,所以我们都想来中国留学。”老挝留学生彭维思表示,来中国留学拓宽了自己的选择之路。今年是23岁的彭维思在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岳阳职院”)度过的第二年。
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在山西太原,60余名来自泰国、老挝、阿富汗等国家的留学生齐聚一堂,开展飞花令、诗歌朗诵、唱中文歌曲、中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中文的魅力。20岁的老挝姑娘术帕潘对中文非常感兴趣,目前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成为说汉语的老挝铁路人”是兰州交通大学老挝籍留学生宋莲的兔年心愿。 李亚龙 摄中新网兰州1月31日电 (记者 丁思)今年是21岁的兰州交通大学老挝籍留学生PICKDA SOUKHASEUM(中文名:宋莲)在中国度过的第四个春节。
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 许婧)“我的家乡是在老挝琅南塔省,离老中边境非常近,现在老中铁路中国过去的第一站磨丁火车站到我家只有几十公里,我家到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老挝留学生李东20日说,他的梦想就是毕业后能成为一名老中铁路的铁道工程师。
中新社崇左3月20日电(陈秋霞 陈沿佑)“听说师兄师姐们毕业后,在老中铁路线上工作。我会努力学好中文,争取服务于老中铁路。”老挝籍留学生王安娜20日在广西崇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为中老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推动老挝民众学习中文热潮持续升温。
一群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青年志愿者的出现,给春运大潮中的兰州西站,增添色彩。1月18日,春运第五天,兰州西站候车大厅内人潮涌动,返乡旅客满载行囊和对家乡的眷恋,脚步匆匆。人群中,一群身穿铁路制服的外国留学生,向行人热情地打着招呼,格外引人注目。
“中老铁路开通以后,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去老挝投资,需要很多会老挝语和中文的人才。”12月3日,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的“中老铁路开通三周年”特别节目中,普洱学院老挝籍教师雷龙介绍道。普洱学院老挝籍教师雷龙接受采访。
本届进博会上,共有84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小叶子”投入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中,其中还有4名特别的留学生“小叶子”,他们都从老挝来,全都在智能技术学部轨道交通学院学铁路技术,立志成为老挝的“詹天佑”。他们分别是大三的李乐杨和沐辰,以及硕士研究生李东和邓涛。
“今天这场论坛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青年跨文化国际能力提升的桥梁。”8月29日,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青年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项目——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论坛”在贵阳贵安新区举行,老挝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靳达望出席并致辞。
座谈会上,一则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21届9名老挝留学毕业生在老挝录制的庆祝中老铁路通车视频,更是让培养他们成长的中国母校感到无比喜悦,他们加入了服务中老铁路的大军,成为通车后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更在向做“两个工程师”的目标——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