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媒体人)◎看《长安三万里》。年轻诗人们空有一腔才华,却因各有短板而报国无门。此时,他们的大唐太平盛世正经历着由盛转衰、土崩瓦解的巨变。在这场整体性的灾难面前,天才如李白者逢迎权贵,成了政治上的糊涂虫;反倒是口吃而不轻易出招的高适,饱经历练,最后成了国家功臣。
作者:杨晓澜杨少衡每年有多部中短篇小说见于各大文学期刊,近年接连写出《风口浪尖》《新世界》《石化岛》等长篇小说,称得上是非常活跃的作家。2024年初,年逾古稀的他又出版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深蓝》,其创作的生命力、文本质量和小说的艺术张力特别引人注目。
《 河南日报 》( 2024年12月31日 第 19 版)□汪振军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由蔡桂林先生、陈举先生所著,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运千年:古运河历史文化钩沉》就是一份献给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新答卷。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我概括为今、全、中、融。
胡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名人故里中山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生动呈现名人故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得“古”时的历史文化名人与“今”日的时代发展背景相贯通,在塑造名人文化形象、深入推进名人研究的同时,带动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提升,达到“文化兴城”的目的,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王 干《空城纪》:邱华栋著;译林出版社出版。书写西北大地上的故事,作者在心理上有着天然优势。同时,他热衷于研究历史文化,《空城纪》就来源于对历史蛛丝马迹的想象与虚构书写。这种基于史实的虚构,在赋予历史以温度的同时,又使其有了深刻的当代意义。
《明治维新史再考》[日]三谷博 著张宪生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唐骋华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有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反过来理解,当代的种种事件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渊源。作为一个有着丰厚史学传统、高度重视历史书写的民族,我们中国人对此自然有着真切的体会。
作者:张滢莹文学作品从不是孤立于世,也并非“完成即完整”,即便成书出版,其相生相伴的是来自市场、社会、读者的共同检验。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评价,由此延伸的探讨、引发的思考,有时甚至会如蝴蝶效应一般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震动,这是文学无声的力量。
雪峰山。田文国/摄古今同颂,怀仁化物文/言平横空出世的《怀化赋》,席卷了五溪大地,其站位之高、内容之多,范围之广,视角之新,值此时此刻此景此怀,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都为这一古老文体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为后人提供镜鉴,也让人时刻保持警醒、心怀敬畏、懂得反省。然而,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即历史虽然过去,但历史中蕴藏的普遍性原则和普适性价值至今仍在重复上演并蔓延于整个人类社会。
网剧《漫长的季节》在“五一节”期间破圈,使得“悬疑”“东北”“下岗工人”等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失意、失败的老男人为儿子复仇的故事为什么会打动当下的观众;20年前无法讲述、侦破的“旧案”为什么会一再被2010年以后的影视剧“昭雪”?
来源:【赣南日报】空城不空,历史未远。近期,著名作家邱华栋最新长篇历史小说《空城纪》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历时六年写就的四十五万字长篇,共分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等六章。
中国人有写史和读史的癖好。早在先秦,就设立了史官,到了宋元,历史小说兴起。如今,历史写作依然热闹,尤其在通俗写史领域,更是畅销书迭出。但后人应该如何书写历史,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对此,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