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位置和外交策略入手,分析燕国为何死咬赵国不放,血统高贵,积怨甚深战国风云,七雄并立,每个国家为图强争霸,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整个战国时代,燕国对外策略是非常的清晰的,基本上只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抗东部的齐国,另一个则是对抗它西南部的赵国。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各个国家之间因为有着利益和恩怨上的纠缠,导致国家之间的关系极度不确定,这个情况在战国中期尤为明显,这个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比较均衡,所以,这阶段不需要以绝对的同盟关系来保障国家的宗庙社稷。
荆轲刺秦的失败,导致了原本不敌秦国的燕国变的更加奄奄一息,君王被秦国从国都中赶了出去,苟延残喘了四年,最终还是逃不掉被灭的命运。理由是:燕国与秦国各偏一隅,一个在最西边,一个在最东边,兵戎相见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出现过。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朝廷大事皆由吕不韦把持。不过,到了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