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毒教材”事件闹得是沸沸扬扬,一时之间人人成为审核员,火眼金睛找问题。具体是什么呢:【1】、在我们的中国一共有35家日本人学校,这些学校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而且他们的校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个城市的名字加上日本人学校这个后缀而组成学校名字。
PS:在华“日本人学校”的存在,国人当下最需要警惕什么?答:网络舆论!我是东论西驳,和你一起解读历史的认知!在华“日本人学校”一直是国人关注和焦虑的热点。许多网友认为我的作品(文章和视频)严谨有出处、分析够透彻,希望我能讲讲这些在华日本人学校。
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沙俄为侵略我国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加强对俄情报工作,在日军高层的支持下,日本黑社会组织玄洋社于1896年在札幌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名为“俄语学会”。根据日本情报机构的规定,该校学员中“将校军官”和“民间志士”各占一半,所有学生均经过严格挑选。
9月份是入学季,经历过长假期的学子们也纷纷返校,除了普通高校之外,军校是承载着很多男儿的梦想,作为正经(杠精)的历史频道,今天雨田就为大家看一下二战前一直为军国主义输送战争军官的两大名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永田铁山是日本长野县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和陆军大学校第23期,“军刀组”成员之一,曾经留学德国,在驻丹麦、瑞典公使馆担任武官辅佐官,在瑞士公使馆担任武官,历任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军务局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长、复任军务局长,曾主稿制定了日本陆军《军队教育令》,并提出了《国家动员意见书》、《战时对敌国谋略计划》等战略规划,是日本陆军政策的制定者,甚至是一个能够左右日本国家命运的人,因此素有日本陆军“第一大脑”之称,他也是“九.一八事变”幕后的策划者,1935年8月12日被相泽三郎中佐刺杀身亡,同日被晋升陆军中将。
日本陆军士官学院的前身是日本陆军初级军官学院,士官学校是日本帝国主义培养反动高级军官的摇篮,该学校建立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其建立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吸引着大量学员争先加入,其管理和培训方式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日本侵华战争中,有一支专门在我抗日根据地执行暗杀、爆炸任务的部队,他们就是“日本暗杀挺身队”。与一般日军部队相比,挺身队主要装备自动武器,近距离突击能力强,即使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在火力上也处于劣势,很难抵御。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有一所日本的学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我们所熟知的蒋介石,他就最喜欢说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的毕业生,他的“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上,毕业学校填的正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海军大学校,开设于1888年7月14日,校址位于东京,末任校长小泽治三郎,海军兵学校37期毕业,曾任第1航空战队司令官、第3战队司令官、南遣舰队司令长官、第3舰队司令长官、第1机动舰队司令长官等职,最终军衔中将;
作者:巴巴罗萨“没有劲,重来!”“这么小声还想开军舰!”“你那个是立正的姿势吗!”“好!很有精神!”… …上述几句台词出自于1969年日本电影《啊!海军》,电影中的主角平田一郎通过自身实力考进了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经过了教官以及学长的亲切问候最终成为了海军军官。
在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当中,多田骏与冈村宁次有许多相似之处,二人都是日本陆军大学校第25期的,在该期55名毕业生中,也只有他们俩被晋升为陆军大将,而且是同年同月一起晋升的,多田骏比冈村宁次年长两岁, 在陆军士官学校就读期间,多田骏是冈村宁次的学长,而多田骏在卸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也是由冈村宁次继任,二人军旅生涯也大多与中国有关,也都是有名的“中国通”,而且人生结局也颇为相似,虽然都是重量级战犯,但是却又被“无罪释放”,本文就聊一聊多田骏其人。
近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日本历史研究学者合作,面向社会公开了部分最新发现的档案资料——侵华日军《将校名簿》。该档案的发现,为侵华日军在二战期间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了新的铁证,使整个证据链条更加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