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十年,首次被朝廷召回京城,他来到当时长安的打卡景点玄都观,游玩之后题下这首诗。
历史上有很多的亡国之君,那些帝王要么沉迷于酒色,要么就是喜欢搞文艺,比较有代表的就是南朝陈后主,南唐后主李煜,宋朝的宋徽宗,这三位皇帝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文学上大放异彩,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诗作,可是在治理朝政方面,又是显得很无能,最终沦为亡国之君,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喜欢的大家可以点点关注谢谢大家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中讨论那些满含讽刺意味的古诗,简直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向社会的毛病和人性的弱点。它们用简洁又深刻的文字,把世间的不公平、统治者的昏庸,还有人们的虚伪和贪婪都揭露出来了。
本文出处:《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作者:[美]艾朗诺,译者:赵惠俊,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8月虽劳苦却有味将自我聚焦于世间万物永恒不变的变化之上,并且从明月清风之类的寻常事物当中找到自我的满足,是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消解贬谪苦闷的方式。
在那片被历史风霜雕刻的古老土地上,山川以静默的姿态诉说着过往,江河以不息的奔腾铭记着流年。群山巍峨,云雾缭绕,彰显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孤高;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恰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而那林间松柏,四季常青,正应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
讽刺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始终以其尖锐而深刻的方式,对社会现象、个人行为以及时代矛盾进行揭示和批判。到了唐代,讽刺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诗人深感朝廷用人不当,于是便以讽刺诗的形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委婉而深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