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月4日电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在我国北方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相对较多,做好预防和救治工作对患者生存和预后有较大影响。随着“小寒”节气到来,更加寒冷的“三九天”也将如约而至,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后该如何处置?
12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曾春雨、吴庚泽团队历时五年,从小鼠模型中筛选出动脉粥样斑块内高表达的环状RNA-circEsyt2,并发现敲降该环状RNA可以显著抑制病理性血管重构的进展。研究成果于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医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临床研究杂志》上,影响因子14.808分。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缺血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面对这些疾病,传统手术、药物治疗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和不良反应。一种被誉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的绿色治疗方法——体外反搏治疗,正以其无创、安全、有效的特点,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在中医看来,心脑血管病的根本原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瘀和堵。中医理论中痰湿是淤堵血管的重要因素。门诊上有个患者,平时血压有点低,人也瘦弱得很,特别是到了冬天,后背总是感觉寒意逼人,甚至还有点痒痛的感觉。
12月9日,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上,辽宁省名中医、知名心血管专家、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艳教授做了题为《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的讲座。心脑血管疾病为何会同时存在?全国此类患者的比例是多少?治疗用药需要注意什么?当天,记者采访了张艳。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好治疗?又如何让更多普通人能够知晓、了解健康的预防常识?
俗话说,血管硬,要人命!尤其现在这个季节,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在中医里面,寒属阴邪,主凝滞,主收缩。所以,寒邪遏制住体内的阳气,就会使血液运行不畅,产生血瘀;而且血管自身也会因为寒气而变得痉挛,萎缩,使血管腔隙变窄,这也会产生血瘀。
随着年纪增大,我们的心脑血管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胸闷心痛,说话吐词不清,以及身体麻木,甚至心梗,心律失常,心衰,脑梗,脑出血等都归属于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今天我就从中医的角度跟大家聊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并分享3个紧急治疗的中成药,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