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道,自古以来便是哲学思辨的核心,其不可言说性更成为许多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从《道德经》的 “道可道,非常道”,到无数哲学家对 “道” 的探讨,“道” 常被认为是一种超越语言与形式的存在,无法被完全定义或描述。
在日前于北京PAGE ONE五道口店举行的新书分享会上,评论家张清华“爆料”,欧阳江河2015年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已经59岁,按照一般的认知,谁都会觉得他有点超龄了,但在当年举行的驻校仪式研讨会上,诗人西川说,北师大得欧阳江河,不是得了一个人,而是“得了一伙人”,因为他是一个诗人,是一个文化批评家,是一个学者,是一个音乐评论家,还是一个书法家。
维特根斯坦说:真正的哲学永远以人为对象。维特根斯坦算是摸到了论道的门墙,但还不能算是登堂入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发现了人是真正哲学的根本所在,所以算摸到了门墙。然而他把人看作是对象(客体),而不是自觉的主体,故不能算登堂入室。
“希言自然"出自《道德经》二十三章。什么意思呢?直接的意思就是少说话才是合于自然规律的。间接意思有很多,历代大师都有不同感悟。我觉得老子讲得就是字面的那个意思。为什么要“希言”呢?老子又进行了解释: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024上海书展将于8月14日开幕,复旦大学出版社邀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导钱振兴教授、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理事武千嶂教授、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占归来医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校长等,为大家精心打造了9节线上线下一同参与的精品共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