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郑谷的“忍饥多是力耕人”、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还有宋代诗人张俞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在讽刺统治者剥削之重、劳动者生活之苦。
在古代社会,由于门第观念太深,所以很难实现阶级跨越,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就造成了贫富差距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这是一种虽不合情理、却又十分正常的社会状态,诗人们也经常会通过描写穷人和富人巨大的生活质量差异,来讽刺社会现实。
在宋朝,有两个不同的人,他们分别写了两首诗,都是描写劳苦大众,意思几乎完全一样,令人震惊:第一首: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诗词释义:这个养蚕的女人昨天进城了,去卖她辛辛苦苦养了一春天的蚕丝,可是回来的时候却哭的稀里哗啦的!为什么呢?
壮哉,劳动!美哉,劳动!劳动最光荣!37首最美古诗词+18句劳动名言致敬劳动者!说到关于劳动的古诗词,相信朋友们最耳熟能详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把劳动写得最有闲适感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