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又称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汉民族为了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又是一年春日好,恰是研学好时光。为开拓学生视野、传承汉字文明,4月13日,仓颉庙迎来了西安博迪励勉培训学校的学子们开展“汉字寻根·文化探源”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穿汉服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历年来,寿光市文旅局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以“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覆盖面,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8月20日,集中组织参训学员前往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寿光市文艺之家、鲜馥电商小院网红直播基地、仓颉书院等进行现地教学,在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开展红色教育,帮助参训学员在实地参观见学中“学思践悟”。
在市科协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来自搭搭乐乐机器人、育才艺术中心、山东魔力口袋编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40多名科普小志愿者,先后到潍坊及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潍坊市科技馆、潍坊创新安全体验中心、仓颉书院、寿光洛城社区科普活动中心进行了研学参观。
中新网7月20日电 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的传说,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青铜铭文,从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发展演变到如今使用的简化汉字......近日,在位于山东寿光的仓颉汉字艺术馆内,山东工商学院“望‘蔬’弄影,恰似扶光”中华文化传承团体验了一场探寻汉字文化的奇妙“旅行”。
寿光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村民韩德昌说:“仓颉书院建起来很好,对我们韩家牟城的文化提升很有帮助, 原先不懂的文化,现在来看看都知道了,确实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文化思想,特别是老年人,没事儿来逛逛,心情也舒畅 。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3日讯 7月13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潍坊寿光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中国蔬菜之乡”,学习借鉴新时代文明实践“寿光经验”。走进寿光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仿佛进入了一条悠长的“历史隧道”。
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潍坊报道为推进文化“两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华文化研学旅游体系,潍坊寿光市充分发挥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优化配套环境,丰富研学元素,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研学体系,不断深化寿光历史文化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1日讯 去年以来,在寿光市以及洛城街道两级党委帮助下,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建成了“汉字博物馆”和仓颉书院,拥有了这一文化地标后,韩家牟城不仅吸引了城里孩子来研学,也吸引了大批文艺爱好者和艺术家们前来。
400余名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不计报酬,进学校、进乡村宣讲传统文化;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举办家长学校,探索创新家校沟通、家长教育、家风建设平台路径;百余家孔子学堂遍布各镇村,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