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钥匙,发动机“突突”轰鸣,巨大的犁铧撕开地面,翻起一排新土。郭华松坐在拖拉机上,开始了他“车轮上的春耕”。“这块地有点硬,多亏了这台新买的‘东方红’,马力大,动力强,简直就是我的‘梦中情车’。”郭华松跳下拖拉机,拍了拍一人高的车轮,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来源:【黑龙江日报】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从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站落户龙江到如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居全国第一,我省农机发展一直保持先行之姿。兴十四村曾经以人代牛拉犁开荒1952年3月,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站——星火拖拉机站在松江省桦川县建立。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眼下,正值春耕生产时节,在富裕县忠厚乡蓬生村的一片农田里,新购置的两台大马力拖拉机正在进行旋切和深耕作业,智能农机装备的无人驾驶技术、北斗高精度的定位能力,以及精量播种效果,提高了这个村的春耕生产作业效率。
来源:天眼新闻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省广袤的大地上,春耕春播火热进行,旋耕机、育种育秧流水线、翻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开进田间地头,加足开全马力,你追我赶竞争春,上演农机春耕的“大戏”。农机给力,春耕提速。
来源:【人民日报】新春的晨光,洒向山东省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广袤的麦田,1400亩冬小麦翠绿挺拔、生机盎然。“滴灌技术能实现水肥一体化,预计每亩小麦可增产300斤,按每斤1元算,每年可增收42万元。”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拿着图纸,和95后技术人员王钢一起规划着铺设滴灌管网路线。
目前,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各农业生产单位在加快秋收进度的同时,集中机械力量,推进秋整地、秋起垄工作,确保耕地黑色越冬,为明年春播打下坚实基础。10月16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第四作业站,大马力机车在进行翻地作业(无人机照片)。
4月6日,在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春耕地里,两台联合整地机一前一后均匀整地松土。华岩明摄 4月6日,在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春耕地里,两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各自设置路线精准作业,将滴灌带铺设、覆膜、播种和覆土等工序一次性作业完成。
来源:天眼新闻 “笃笃笃......”4月17日,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木柯村新寨组平坦的土地里,村民康志乾驾驶大型拖拉机来回穿梭整地,准备种植大豆。“机械化耕种就是快,我一天要翻犁二三十亩地,效率高、速度快。”踩下刹车、熄火,康志乾打开话匣子。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12日电 晨光熹微,四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铧式犁,在大同市阳高县狮子屯乡上吾其村南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地里,开展田间深翻作业。伴随着“突突突”的机器轰鸣声,深耕后的“土花”在晨曦的映衬下,闪出黑油油的光芒。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邓飞 无人驾驶拖拉机原地旋转,特色新型拖拉机耕地整地收放自如,玉米三角定苗技术应用机收现场演示……10月12日,郑州市2024年“三秋”农机化生产田间日活动暨农机化生产现场培训在登封举行。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英吉沙县农业部门在济宁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坚持以加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方向,通过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有力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