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国民党军中有中央军和杂牌军之分,通常来说杂牌军的装备要次于中央军,中央军旁系部队的装备要次于嫡系部队。可是我们要说抗战时期的一支杂牌军部队,却有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乍一看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说到四大野战军谁最厉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东北野战军,就是后来的四野,但后世的军事爱好者只关注到了东野的部队数量最多、从南到北打得最远、战绩最为显赫、经历最为传奇、产生的著名将帅最多,但很少关注是什么使东野这么厉害。
为什么很多国家大力发展重炮?重炮射速慢,操作人员多,选择增程制导、射速快的火箭炮不更好吗?先说一下,这世上只有两种火箭炮。·一种就是很多国家的火箭炮,他们的是真正的火箭炮,射程百公里内,有个简易的惯性导航装置辅助,主打便宜炮弹的大面积火力覆盖。
象棋中的炮由于可以隔子吃子,所以最为小朋友们喜爱。但是当炮架缺少的时候,小朋友们往往就不会运用它了。炮最显著的本领是牵制,“当头炮”和“沉底炮”经常把对手的老将和担任保卫工作的两个棋子牢牢牵制动弹不得。
1946年6月,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向共产党的军队开火,长达三年的全国内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回想起这段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不得不感慨在敌我双方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最终的胜利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因此人们有了这样的共识:解放军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
上一期介绍了日本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该炮是德国s.fh02型榴弹炮的翻版,在当时该炮的性能是足够的但一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胜国派遣武官前往欧洲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日本武官看到了欧洲大口径重榴弹炮在阵地防御和进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款海防炮在1892年开始服役,它在当时也算是先进装备,是克虏伯公司根据德国海岸国防要求研制的,德军要求这种火炮固定安装在有防护能力的堡垒里,以大角度开火,有点类似于臼炮,至少可以将炮弹投射10千米,并有足够能力破坏敌方战舰,克虏伯选择了283毫米口径,大口径才能保证足够伤害。
陆军收到了国产新型装备,再次亮相,发现它已经成为了高原武器,冲上了高原,100多公里外就能开火,射速每分钟达到10发,精准度极高,测验中,可以直接击中十字靶心,这就是PCL-181型155毫米车载火炮。
如果把世界当做一间教室每个国家当做一个学生的话,日本这个国家可以说它不优秀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很认真,在中国唐朝时期日本就积极学习盛唐文化甚至于参照中国长安、洛阳修建了奈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学习西方,日本海军学习当时第一海军强国英国,据说连海军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红砖都是从英国进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线固化后无论是哪一方进攻都需要考虑如何摧毁对面的永久工事,当时的飞机虽然已经成为武器但远没有达到二战那样厉害,飞机只能携带威力有限的炸弹且本身也很脆弱,耗费时间的土工掘进埋设炸药也不能保证每次都会成功,摧毁对面工事的重任还是落在了陆军重炮的肩上。
在苏联成立之初大量沙俄时期的武器都被继承了下来,这其中包括一些大口径重炮;苏联对现有的法国施耐德M1914/15型280毫米榴弹炮进行了评估,结果是威力足够但火炮的机动性和射程都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