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暴躁90后“坏叔叔”火了,他上传了百部视频,收获82万粉丝,近500万赞。视频里他“龇牙咧嘴、怒目圆睁”,吓唬小朋友要好好吃饭、睡觉、写作业,要不然就把小朋友抓走。网友的评论是:“太感谢你了,我们家小朋友变得很乖。”“我儿子听到了,默默地说听到了。”“我给女儿看了两次视频,现在都乖乖的。”“求视频,我儿子爱吃糖。”视频能火,正是反映出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时,父母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纠正,只能“吓唬”了之。但是,这种“吓唬”式教育真的管用吗。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被父母吓唬的经历,我也是。小时候淘气,晚上不睡觉,我妈便用“妖怪”吓唬我,以至于上了初中还是怕一个人走夜路,怕被妖怪抓走。
“不写作业、不吃饭?就把你抓走!”“晚上要早点睡觉,不准熬夜,如果你还不听话、不乖,坏叔叔准备开车来你家”……身穿黑色衣服,佩戴一条明晃晃的粗金链子,这个自称为“坏叔叔”的光头男子将自拍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站后,突然火了!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前几天微信里收到一位宝妈的留言:收到她的消息后,我特意去搜了一下,还真有一位这样的“坏叔叔”。他剃着光头、一身黑衣服,皱着眉头瞪着眼睛,声嘶力竭地喊出类似“晚上要早点睡觉,如果你还不听话、不乖,坏叔叔就来把你抓走”的台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丁道勇长期关注教育哲学领域。在他看来,孩子们的语言未必指向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的确唤回了一种原初的“好奇”,它们展示出不受制于边界的答案所蕴藏的直观的冲击力。
从前我们的父母总不常夸我们,不仅不夸,相反还常常说一些“否定性的、打击性的”话来鞭策我们。如今,我们自己成了父母,基本都知道了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励”,所以大家都铆足了劲夸奖孩子:“宝宝,你真棒!宝宝,你好聪明呀!宝宝,你怎么这么厉害!”成天这么泛滥的夸,真的好吗?
一袭黑衣、戴着粗金链子的光头“坏叔叔”,在社交网站上火了。“坏叔叔”的主页上还留着出售定制视频的联系方式,网友把名字和坏习惯发给他,可以拿到需要的视频。“不写作业、不吃饭?就把你抓走!”“晚上要早点睡觉、不准熬夜,如果你还不听话、不乖,坏叔叔准备开车来你家。”原来,“坏叔叔”的这些自拍视频内容与众不同,专门给小孩和家长看,获赞量已超400万,粉丝量破80万。实际上,这种恐吓式教育由来已久。譬如,在南京,“老拐子”就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当家长与孩子的意愿发生了冲突,许多家长会抛出“老拐子”的虚拟形象说:“你要是再不听话,‘老拐子’就该来了,把你拐走!”孩子认知有限,安全感缺失,“老拐子”的教育手段屡试不爽。
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一些家长没有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是聪明的孩子被表扬,而是被表扬的孩子聪明;不是蠢笨的孩子被指责,而是被指责的孩子蠢笨……————————————————————家长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才会理解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才会由衷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
来源:【浙江融媒体】9月12日上午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三年级(5)班的许博晟同学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下受到了警察叔叔的点名表扬并收到了一只警察小熊原来昨天下午放学后许博晟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100元钱拿着这张钞票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于是马上打电话告诉了爸爸“你先去上晚托
很多家长之间聊天的时候,如果说到孩子的优点,或者是有一方夸奖另一方的孩子,家长的回应一定是。他也有淘气的时候,他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好,如果孩子在身边听到了这样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家长的过分谦虚,盲目的回应只会让孩子迷失方向对自我的认知产生模糊。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5月15日下午,在同班同学们的羡慕声中,高新区大观学校一年级学生小明(化名)从高新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吴警官的手中接过“禁毒小能手”荣誉证书。就在前一天,小明与小伙伴们在小区周边的空地玩耍,意外发现了疑似罂粟的植株。
“妈妈/爸爸没想到的,你想到了。你真棒!”孩子会知道,今天我特别棒是因为动了脑筋,想法比妈妈要好。“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在孩子和你分享今天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孩子受了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让孩子冷静下来。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我们多说几个“然后”。比如“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