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市民曲先生(化姓)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因想拿回孩子在某游戏充值的2万余元,在网络上找到一家代退费公司,对方宣称能包退款,在缴纳了400元的手续费后,对方便再无进展。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后,为什么不选择直接与游戏厂商协商退费?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在游戏中进行的大额充值,可以提出退费申请。为响应国家号召,不少游戏公司都增加了支持未成年人退款的条款。
“没想到游戏充值几千块没要回来,还被游戏代退费的机构套路,骗走三百块。”近日,19岁的成都游戏玩家林林向央广网记者反映,有人在网上向其推荐专业机构帮助游戏退费。信以为真的他,按要求向其支付费用。之后,对方却屡次拖延时间,甚至直接将退费群解散,再不回复林林的消息。
在数字化时代,各种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游戏代退款”更是以其隐蔽性和诱惑力成为不少人避不开的陷阱。近日,记者深入调查多起游戏代退款诈骗案件,从“热心网友”到“法律维权助手”,再到收钱后就消失的“法律公司”,形成了一张披着法律外袍的渔网,只等那些想打擦边球的“游戏爱好者”入网。
近日,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市民曲先生(化姓)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因想拿回孩子在某游戏充值的2万余元,在网络上找到一家代退费公司,对方宣称能包退款,在缴纳了400元的手续费后,对方便再无进展。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后,为什么不选择直接与游戏厂商协商退费?
本报记者 卢 岳 □ 王鑫坤此前,一条名为“家长遭遇游戏退费中介骗局被骗2万元”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24小时阅读量已累计突破1750万。记者看到,游戏退款作为常见的消费现象,是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5月28日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填补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标准的空白,延伸出一个新型职业——职业退费人。自称做游戏等平台职业退费中介的小瑞(化名)称,游戏退费这行是“用最小的成本赚不少的钱”。
台海网8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杨希/漫画)8月20日,备受关注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全球发售,并持续霸榜各大社交平台。游戏市场的火爆,让骗子们看到了“商机”,编造出一个个充满诱惑力的诈骗陷阱来等你上当。
为防止未成年人私自在游戏内充值,各大游戏平台设置了消费退款的手续和机制。这项保护未成年人防止过度消费的措施,却被骗子钻了空子。3月28日,上海警方公布一起以“帮助退款”为借口的诈骗案件,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仅3个月就有10多名未成年受骗,涉案金额10多万元。
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偷玩网游疯狂充值、家长要求退费的新闻时有出现。今年5月,《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随着官方退费渠道的规范化,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在游戏中进行的大额充值,可以提出退费申请。为响应国家号召,不少游戏公司都增加了支持未成年人退款的条款。
最近,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内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规范性文件。虽说是一个行业协会的团体标准,但后续可能被吸收为行业或国家标准,因此,这份文件引起游戏行业与很多家长重视。
央视网消息: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后的退费问题。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参考。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各大游戏平台设置保护性退款机制。有不法分子却假扮“退款工作室”,动起歪脑筋。今天上午,上海警方披露一起诈骗案:一男子以“帮助退款”为幌子到处行骗,三个月来共诈骗十余人,得手近十万元,而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图说: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