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在海南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它的工程应用可以节约核电站大修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次临界刻棒技术”相当于核电站反应堆的“刹车片”验证技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油门与刹车。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在海南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它的工程应用可以节约核电站大修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次临界刻棒技术”相当于核电站反应堆的“刹车片”验证技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油门与刹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在海南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它的工程应用可以节约核电站大修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次临界刻棒技术”相当于核电站反应堆的“刹车片”验证技术。
10月24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要领导调整干部宣布会召开。会议宣布,经中核集团党组研究,并征得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同意,决定:姚刚任核动力院党委书记,唐传宝任核动力院院长,王丛林不再担任核动力院党委书记、另有任用。附个人简介:姚刚,1971年5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
近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软件测评分中心正式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在通用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三个方向共35项测试能力获得CNAS认可,标志着核动力院软件测评能力及质量水平达到国际专业标准。
12月25日,我校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召开校院合作领导小组会议。校党委书记甘霖、校长汪劲松,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姚刚、院长唐传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副校长刘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闫晓,及双方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唐传宝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双方合作情况。
原创 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人事任免姚刚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唐传宝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杨景龙任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邢拥国任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洪猛任中核新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集团公司财务部副主任职务;吴迪任集团公
记者12月25日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获悉,姚刚任核动力院院长;2017年12月任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10月任核动力院副院长,2023年8月任核动力院副院长,2023年12月任核动力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1月初,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海之畔,海风拂面,阳光普照。1日0时17分,这里传来新年捷报:中核集团福建漳州核电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华龙一号批量化首台机组建造取得圆满成功。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泽华)“玲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是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还可以服务于工业蒸汽、区域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为社会能源供应提供新的选择。
9月26日,2024民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100余家中核集团旗下企业及合作伙伴、核动力院供应链企业、核产业投资公司负责人等共计280余人齐聚蓉城,共享发展机遇。会上,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等32个民用核能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167亿元。
8月10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成功吊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供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徐浩煊8月10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成功吊装。“玲龙一号”核岛设备安装关键路径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节点顺利完成。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在海南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它的工程应用可以节约核电站大修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次临界刻棒技术”相当于核电站反应堆的“刹车片”验证技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油门与刹车。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在海南实现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它的工程应用可以节约核电站大修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次临界刻棒技术”相当于核电站反应堆的“刹车片”验证技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油门与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