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战争之后,看到夲子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猛增长,所以光绪帝也想让中国学习日本搞维新。如果当时袁世凯没有称帝野心,如果当时他能同谭嗣同等共同辅佐光绪搞维新,那么可能就没有北伐这回事,也没有孙文什么事了,当然也没有民国了。
在大家的历史认知中,慈禧太后窃取了光绪皇帝权力,两人是水火不容的关系。直到光绪十三年,光绪亲政时,无论朝廷事务大小都会禀明慈禧,而这个训政时期都是光绪皇帝和亲生父亲奕譞连同老师翁同龢要求的,因为光绪年纪还小治国经验尚浅,仍希望慈禧从中指导。
对于很多人来说,晚清表面上的掌权者是光绪,但大家都知道他背后的慈禧才是晚清的实际掌权者。作为一个历史上少有能掌权的女人,慈禧太后有手段有野心。再加上晚清那段特殊的时代背景,国力一再下降,又碰上了百年难见的世界变局,使晚清留给现在中国人的回忆大多是一部屈辱史。
假设在1908年冬,光绪皇帝没有被慈禧太后毒死,那么,大清会亡吗?虽然说光绪确实是一个锐意革新的皇帝,但是,光绪从来没有说过他要搞君主立宪,光绪在他公布的《明定国是诏》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文告和改革动作里,明确表明他的改革内容有:在中央开办京师大学堂,在地方兴办各类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废除科举制度,大规模翻译西方书籍,奖励发明专利,鼓励民办企业,大修铁路,大举开矿,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在各地开办工厂,保护商人企业家,改用西式军事训练,兴办民兵预备役,鼓励发明和改良枪炮技术,筹备中央军校,允许私人开办兵工厂,允许官民向中央上书,允许民间开办报馆…
也因为他本人自小饱读诗书,有光复之志而无施展才华的机会,令后人常常在他身上套用“如果论”,尤其是光绪皇帝在短暂的亲政时间中支持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戊戌变法,更是让人不禁感叹:如果光绪皇帝不死,戊戌变法成功,那近代屈辱历史或可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