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出圈的ChatGPT持续引发关注,有人和它产生共鸣,工作效率更高;也有人质疑ChatGPT没“人性”,或带来更大的危害;更多的人是好奇,它将如何渗透我们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来看看他是如何看ChatGPT的。
作 者丨钟雨欣编 辑丨张星图 源丨摄图网AIGC正在给虚假信息治理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乔纳森·特利近日被ChatGPT列入“性骚扰”名单,声称他在一次去阿拉斯加的旅行中对学生“动手动脚”,并援引了一篇所谓《华盛顿邮报》的新闻报道作为信息来源。
必须注意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因数据偏见而产生算法偏见。“如果ChatGPT产生并发表一些虚拟的文本信息,这可能会对未成年人或者是不具有判断能力的人产生影响,如老人或小孩。”就像教小孩,如果教的都是错的,小孩就会认为错的知识是对的。
ChatGPT的“瞎编”行为再添一笔。美国当地时间6月5日,一位名叫沃尔特斯(Mark Walters)的电台主持人正式对OpenAI提起诉讼,称其产品ChatGPT对自己进行了“虚假和恶意的指控”。事情的起因来自美国本地的一个真实案件——“第二修正案基金会诉弗格森案”。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逐渐地向传统人工行业领域进军,其中AI绘画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潮流,正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画手的市场环境。而另一方面,AI聊天工具也在稳步就班地研发中,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就要数美国OpenAI实验室研发的ChatGPT。
7月6日,被视为全球AI行业风向标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从大模型、芯片到机器人,大会集中展示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赋能“进度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它的“A面”,让人赞叹、惊喜,但它的“B面”却正在引发一场看不见的安全攻防战。
近日,ChatGPT炮制出一条“杭州3月1日取消限行”的假新闻,引发各方担忧。复盘此事件,是有业主尝试用ChatGPT写了一篇杭州不限行的新闻稿,并在群里直播了全过程和最终文章。有些业主不看上下文,随手截图转发,导致失实信息传播。
日新月异的AI技术(人工智能)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来了很多争议。当初为了训练ChatGPT模型,外包公司雇佣肯尼亚“血汗工人”标注血腥暴力内容就引发过激烈的伦理辩论。很多漏洞百出、充满不安全内容的ChatGPT答案也在网上流传。
近日,#杭州3月1日取消限行是ChatGPT写的假新闻#登上热搜。2月16日,杭州某小区业主群在讨论ChatGPT时,有业主尝试用ChatGPT写了一篇杭州不限行的新闻稿,并在群里直播了全过程和最终文章。有些业主不看上下文,随手截图转发,导致失实信息传播。
于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被誉为当年最具创新性的人工智能工具之一。这项强大的AI聊天机器人几乎可以生成任何问题的文本,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用5岁孩子都能理解语言描述的复杂数学问题,可谓“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