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问如何调节撞摩比例,只要这样调整拍型和挥拍方向就能实现。摩擦力其实就是一种切向力,切向力就是偏离球心在球体的边缘进行蹭,快速的蹭球体的边缘,不管是哪个角度,不管是向上还是拍面压着摩擦球顶,快才能够擦得薄。
在百晓生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球友(大多数为半懂不懂的中老年球友),误认为摩擦就是要有粘性,没有粘性就没法摩擦,球就不可能有旋转。没有粘性还怎么打球?这个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他们经常判断一个拍子的好坏,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方法。1.
湿父您好,教练常说球改大了要先撞击后摩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业余有必要这样吗。比如正手前冲时要主动地把球打透,但同时又不是完全地透过球心,通过拍型的改变在球体的表面进行一个曲线的摩擦,挥拍是一个曲线,而不是不是线性,等于在球体的边缘进行了一个滚动式的拍型改变,比如说先立后往前压,那就等于在球体的表面进行了快速地摩擦,这个是在有发力打透这种感觉下面去制造的摩擦,那这样拉过去的球既有速度也有旋转,质量就会更高。
乒乓球中摩擦重要性,说过太多太多,就不过度重复了,今从该如何提高摩擦能力直奔主题,相信一提到摩擦,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反应一定是“瞬间制动”这四个字,然后就拼命只练习制动能力,刚开始效果会很明显,但很快就会进入瓶颈期,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到了一定水平,再想要提高哪怕零点零几秒都很困难,至此该如何破局就需要换一个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