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铜雕铜印雕刻工作室,冯健辉正低着头弯着腰,用小凿子凿着一枚铜印。工作室面积不大,除了两个雕刻台面外,工作室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铜印磨具和刀具,还有各种原创铜印和铜印文创艺术品。
11月20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手工雕刻铜套印艺人霍继东的工作室,他正在一方铜套印上进行篆刻。霍继东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手工雕刻铜套印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铜套印表现形式多为组合印章,由数枚子印组合而成。
“传国玺,承德韵,三千年都是废立事,倒是今古文人墨客,闲来把玩,白与黑,方寸之间,便是天地之间。”这段话描述的便是印章,又名“图章”,是一种刻上文字或图样的凭证信物,发展历史悠久,虽不属“文房四宝”之列,但却是每间文房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中新社杭州10月27日电 题:金石篆刻:以刀写意无穷趣 方寸之间尽乾坤作者 林波在浙江美术馆近日的一场展览上,一方已篆未刻的“半成品”印章在众多精致艺术品中颇为吸睛。只见印上六字一气呵成,没有反复勾描的痕迹,用笔如刀,雄浑朴茂,风格粗犷、荒率。
田黄赋北临寿山,以观田黄。寿溪潺潺,高山苍苍。湖光潋滟,春风和畅。女娲留宝,撒落翠冈。石色璀璨,质胜群珉。堪称石帝,千古流芳。田黄颂金石赋德,文脉未央,丝粟于田,福兆千秋。田黄之美者,脂玉倮金,贵其以德,水土生育,宝其以章,正名刑义。
>>>名家简介<<<王寿宝,号悟石,现为中国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市南书协副主席,当代篆刻研究院副院长,崂山道家书画院理事,青岛印社社员。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夏岩松 赵曼如 济宁报道以石为纸,以刀为笔;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孔府印阁”首席篆刻师孔令佳手执料石与刻刀,眼神炯炯。随着刀刃翻飞,须臾之间,虬曲苍劲的“静心”二字便落于料石之上。“印者,信也。
篆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书法、美术、雕刻相结合的独特艺术,为弘扬传统篆刻艺术,让老年人在刀石间找寻生活乐趣,近日,宝山区淞南镇组织开展“淞颐家”综合关爱服务项目篆刻印章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认真学习印章篆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悠久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基本技巧。
作者:刘耀辉(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出版研究院院长)考古发现证明,我国的印章滥觞于商代晚期。1998年以来,殷墟先后发掘出土了三枚印章。其中一枚铜质鼻钮印章,出土于殷墟王裕口村的贞人墓,显系墓主的陪葬品。所谓贞人,就是商王朝专门从事占卜的卜者,拥有执掌祭祀的特权。
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誉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大师”。这里所说的,就是篆刻。篆刻,源于夏商,盛于秦汉,时至今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今日乙巳蛇年大年初二,在这美妙温馨时刻,予之新作,以诗两首为引,以书两幅为骨,以画两张为魂,以印两枚为证,在手机线上,以今日头条即时佳刻同步发表,演绎国之精淬文化艺术盛宴,与尔共同感受这份独属于中华民族的年味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