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各大银行客服,背后却是不正规的贷款中介公司,从骚扰电话到短信轰炸,各类金融贷款推销的乱象,一直备受诟病。今天(10月15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对全市共计19个点位的贷款中介公司同步开展突击执法,旨在铲除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灰黑产业链。
知道你的姓名、手机号、公司,甚至知道你有无贷款,当电话那头的“某某银行客服”“某某银行专员”热情地询问你想不想了解“某某银行的贷款服务”时,不少人便信以为真,前往浦东某大楼22楼的“签约中心”,签下了含有明显不合理条款的贷款委托服务合同,中介服务费可达到金融机构实际放款金额的14%。
某某银行给你批了大额贷款?别上当!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清链3.0”行动中,对全区19个点位的贷款中介公司开展突击检查,发现12家贷款中介涉嫌虚假宣传,一家存在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马子卿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风险规范金融营销行为的公告》(以下简称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您好,我是××银行信贷中心的客户经理,请问您现在需不需要贷款……”你是否曾经接到过这样的贷款推销电话?而且总是频繁被骚扰?针对电话推销贷款产品的背后,少不了贷款中介的背影,而这类行为正在被进一步整治中。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工商银行】尊敬的客户,我行可授信予您67.8万元将于10月31日到期,可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查利息回1、办理回2、拒收请回复R”。这条以“106”开头的借贷短信真的是工商银行发送的吗?
【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_媒体视点】10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牵头开展“清链3”执法行动,将矛头直指短信群发系统及其下游贷款中介公司。据悉,此次行动是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贷款中介行业乱象的又一次重拳出击,旨在铲除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灰黑产业链。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本报讯 10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牵头开展“清链3”执法行动,针对短信群发系统领域及其下游贷款中介公司,聚焦贷款中介行业乱象重拳出击,旨在铲除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灰黑产业链。
“房子评估下调、原贷款到期或续贷要补本金客户,额度上限2000万,最高可做评估价1.5倍。”贷款中介饶明(化名)近期开始在各大社群转发文案,进入了年底冲业绩的节奏。年末,到了银行冲刺业绩的关键时点,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不少不法贷款中介趁机加大营销“造势”。
个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由此带来的麻烦甚至骚扰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但是我们的信息究竟是怎样泄露的,又是怎样到了不法分子手里的呢?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的一系列贷款中介黑色链条案,比较完整地揭开了个人信息从被泄露到被利用的过程。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4年10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再次牵头开展“清链3”执法行动——直指短信群发系统领域及其下游贷款中介公司。此次行动是市场监管部门对贷款中介行业乱象的又一次重拳出击,旨在铲除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灰黑产业链。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年关将至,贷款中介的营销电话越来越多。在额度高、利息低、申请方便的种种诱惑背后,通过中介申请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一些不法中介甚至盯上了贷款客户的本金。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贷款中介行业鱼龙混杂,近期各地卷款跑路案件高发。
诚信是基石,但总有经营者忘了这一点,甚至为谋利而不择手段。上海市市场监管局4月18日曝光一批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中查处的违法经营者。“您好,我这边是银行助贷中心的。”当消费者接起电话后,尤其要警惕这类“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