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他五岁还不会说话,直到遇到一位高僧提点,后成一代大师作者:龚令民上回我们说到王阳明5岁仍不会说话,但是在一位高僧的指点下,祖父给他改了个名字,之后,他便开口说话,并突飞猛进,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王阳明开口虽晚,但悟性甚高。
王阳明的祖上也特别牛,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家听说过的王祥,就是《二十四孝》里边卧冰求鱼的那个人。王阳明出生的时候,根据书上写,中国古代的书里面也有很多不太理性的成分,但也难保是真的,就是他的祖母梦见一个仙人乘着祥云而来,抱了一个小孩,说,孩子给你。
阳明先生被贬贵州龙场做驿丞,历尽艰险,尝尽苦痛,龙场悟道创立了阳明心学,他的经历印证了:伟大的创造,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得来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说起师友的帮助,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帮助王阳明走出青年时期“五溺时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来自他在太学读书时,同学的勉励。在那之后,王阳明见到了一个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大儒娄谅。
王阳明是个超级有意思的人,现在很多人把王阳明捧成圣人,我觉得有点不妥。我认为王阳明是真正活过的那种人。他从来不假装,不趋炎附势,只愿意做自己,并且根据自己的思考深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种哲学高度。
王阳明年轻时候格竹子的故事,常被人们谈及,有些人认为这次事件是王阳明对朱熹理学从坚信到质疑的转折点,甚至有人认为王阳明格竹子的做法太愚蠢,将“格竹子”作为攻击、批评王阳明的证据。事实真是如此吗?先看看王阳明“格竹子”事件始末。
湛甘泉第七集讲义实录第七讲《湛甘泉与王阳明的一见定交》湛甘泉一生育人。所谓“高手在民间”,中国的真儒在民间。国子监里面那么多儒生,在我看来,明清两代国子监祭酒里只有湛甘泉一个人堪称“真儒”。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是最高学府的最高长官,应该是全国的儒学代表、学术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