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前面的专栏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城市学领域的基本规律。从本期起,解释城市专栏将关注城市中的一些重要变量,透过这些变量解读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共性规律。本期,文章将聚焦地区生产总值,透过地区生产总量看“大城”与“强城”的异同。惟GDP论早已在官员考核中被摒弃。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丹丹)1月19日上午,国新办就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回应外界对中国GDP增速质疑时称,中国GDP核算有扎实的、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
文/郑渝川所评图书:书名:《GDP简史: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作者:(英)伊桑·马苏德译者:钱峰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2月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曾被公认为20世纪经济学界的重要发明。
且不说决策层已明确不以GDP论英雄,不再为GDP增长设定具体的年度目标,并开始致力于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非单纯的GDP数据,单就“中国GDP单季超过美国”而言,就是一个非专业性的似是而非的话题。
[统计局局长回应有关GDP数据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中国的GDP计算基于可靠的数据;中国GDP数据编制不完全是通过层层上报;中国有一个扎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中间不存在修改干预数据的可能;中国的经济数据是准确的。相关报道:国家统计局:2015年GDP增长6.
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李晓喻 庞无忌)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为6.9%,基本符合官方“7%左右”的增长目标。
GDP是如何核算出来的?怎样理解居民可支配收入?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新著《透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理解与应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详解GDP等统计指标生成与运用的真实逻辑,厘清各种“统计反差”背后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