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震云认为擦亮文学这盏灯的必要性,是要放宽和放伸自己的眼睛 梦回宋朝,当故事告诉现实——林冲遇到了拼爹的人,故事都在书里,都在口头,都在人的心里。刘震云老师讲到他妈妈不识字,他能够以文字为生,是因为文字的脆弱。
这两年,作家们一再破圈,凭借废话文学、抛梗接梗及批量制造金句,在电视屏幕上口藏刀剑,吐纳英华。上《开拍吧》让陈凯歌吃瘪,进《脱口秀大会》当冷面领笑员,和贾樟柯在《甲乙丙丁》里高手对撞,在《向往的生活》中“三句话让黄磊给我加三道菜”…
此次文学节恰逢法国文学回归季,连续三场活动均由作家对谈开启,中国作家刘震云、徐则臣、张悦然和法国作家大卫·冯金诺斯、西尔万·普吕多姆、梅丽丝·德·盖兰嘉尔以现场和视频连线的方式畅谈创作,欧玉荻、杨翎、吴琦分别主持了三场对谈。
我想说的是,延津与延津的关系,就是我作品和延津的关系,也是世界跟延津的关系。台湾有个学者叫李辰冬,他经过二十年的艰苦考证,又说311篇《诗经》,不是口头民谣,而有一位文字作者,这位诗人叫尹吉甫,是延津人。
中新社香港6月20日电 题:访作家刘震云:人间多少事,两三笑话中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位于香港北角的联合出版大厦会议室内,堆叠起最新出版的《一日三秋》繁体版,形状各异的“橙色柿子”整齐排列在封面,还有“一笑一哭”两张面孔,三两笔简洁勾勒出故事梗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名家零距离”活动中,作家刘震云、莫言、梁晓声以及主持人施战军(从左至右)正在交流。王纪国摄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的叶圣陶《书赠丁玲、陈明》手迹。中国现代文学馆小花园内的冰心雕像。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国现代文学馆园区内杨柳依依,桃花正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这个春天有两件事让我欣喜而难忘。一是,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集《深圳的我们》;二是,我很荣幸地作为中国作协会员前往北京参加“作家活动周”,成为被邀请的36位基层作家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
以前感觉刘震云深沉,文学素养很高,人品很好,总之印象很好。最近因为崔永元的爆料,搜了刘的资料,有一个关于刘震云谈酒,能力和胆量的视频震撼了我,这就是那个文学水平高于莫言的作家?这水平,智力和人品但从这个演讲来看不及莫言一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