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一个澳洲的摄影师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山村中拍摄神秘的摩尔西族,摩尔西族唇盘是地位的象徵,只有身世显赫的女人才有资格佩戴。出身低微的女人没有佩戴唇盘的资格。但这种传统已经正在改变,摄影师在造访部落时,就已发现了拒绝戴上唇盘的年轻姑娘。
盘唇族属于非洲部族,又叫莫西族,因佩戴餐碟大小的唇盘而出名,他们世代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姆低谷,这个地方非常闭塞,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该部落中,一些人从小开始就通过佩戴唇盘来拉伸下唇。首先需要准备唇盘,盘子多为陶质,大小不一。
大家好,我是牧马人,古今杂谈,闲情逸致,带你感受世态炎凉,谢谢您的阅读,望海涵。今天带你们来了解一个非洲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非洲原始部落的“唇盘族”,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民族不是很了解,“唇盘族”历史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根据当地的族长了解啊,当地的这些部落的女人对于现在他们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首先呢,她们再也没有经历过以前部落之间战争于逃亡,他们觉得现在生活在部落里,这样安稳的生活已经是很幸福的,虽然说现在她们住在像牛棚一样的房子,喝的受污染的水源,但是呢,她们身体的机能早已经对这种恶劣的环境产生了抗体,如果要把这些原始部落的女人放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话,她们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这些干净卫生的条件,而且也还有可能会生病,原始部落人的语言,跟现在社会的语言还是有一点差距。
这里的少女长到10岁会把嘴唇穿透用来“装盘子”。这里的风俗以嘴上装硕大的陶土盘子为美,并且置盘越大,意味着结婚时彩礼越多。这里的男性以身上的伤疤、杀人的数量来显示自己的英勇。这里的男男女女大多赤裸上身,并在身上涂抹花纹。......
动物是非洲大草原上真正的主人。神秘的唇盘族。走进非洲,林翠玲魂牵梦绕了好多年。人物档案:林翠玲,一个迷恋旅游的顺德人,一个真正的三毛粉。行程设计: 顺德—香港地区—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香港地区—顺德,一共37天。
图片说明:穆尔西族的唇盘女子本报赴埃塞俄比亚特派记者 黄培昭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有一个神秘的“唇盘族”,那里的女子因独特的“唇盘”闻名——嘴上的盘子越大,在当地人眼中就越美。这被视为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唇盘族以嘴唇大为美人类对美的看法个体不一样、民族国家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比如有些国家以胖为美,所以那个国家胖人多,在他们眼里胖人看上去觉得可爱。在中国的唐朝,是以胖为美的,在杜甫陛下的女子刻画得肥硕,唐代的绘画也都是写胖子,唐贵妃也胖,上行下效,唐朝街上一定是胖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