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勃《晋书·陈寿传》篇幅不长,却记录了陈寿的两个重大劣迹。第一是向丁仪、丁廙的后代索米的事件。丁氏兄弟在曹魏有盛名,陈寿找他们的后人说,你给我一千斛,我就为你家尊长写一篇好传记。人家没有给,陈寿也就没有为这哥俩立传。
前些日子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备受争议,毁誉参半,有力挺诸葛亮的,也有嘲讽诸葛亮的,大都围绕诸葛亮军事方面展开论述,对此,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古人对诸葛丞相的军事能力的争论比现在还精彩,其中还掺杂着对诸葛亮人品的争论,百家之言,论述极为精彩。
受《三国演义》之深远影响,民间对诸葛亮奉若神灵,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并纷纷为其最终的失败找来“不得其时”等等借口。军事造诣颇深的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对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末尾对诸葛亮的用兵才能有一句带有负面性质的评价。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擅长于文治方面的施政,但是在武功方面他连年出动大军,却未能取得北伐的成功,大概应对战局的变化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有个在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却在葬礼上说诸葛亮的坏话,刘禅听后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其诛杀。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世上自古就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才,他们的功业,即使不是高入云霄,改天换地,却至少是不可理喻的,他们以自己拗转正常生命成长链的成就,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常识猛不丁受到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