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网约车辆规范运营,一些出行平台通过人脸核验等技术对司机开展身份验证,在确保人车一致后再派单,因此一个司机只能注册一个账号接单。然而,为了实现登录他人账号或者使用多个账户接单,有些不法分子滥用技术,为司机用户提供专门性的工具规避平台监管。
“刷脸”上下班,炫酷又安全。近日,滴滴出行上线了“人像认证”功能,该功能面向司机,是指滴滴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司机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确认,升级对司机的管控,增加用户乘车安全性。同时保障司机的身份信息、财产安全。
男子刘某某为牟利,应他人要求改装手机,利用AI换脸技术帮助网约车司机避开平台人脸验证,实现随意注册和接单。9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区检察院)获悉,近日,该院以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对被告人刘某某提起公诉。
羊城晚报讯 记者马化展报道:近日,滴滴出行上线了“人像认证”功能,该功能面向司机,是指滴滴通过“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司机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确认。今后,凡是在滴滴出行平台上成功完成信息注册的司机,在接单前,都需要在滴滴司机端上进行“人像认证”,只有认证通过后才能开始接单。
每经记者 赵娜眼下移动出行平台的竞争,当补贴不再是首要PK因素,服务如何就成了能否增强用户黏性,而不是让乘客只是成为平台上匆匆过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所谓提升服务,或者说做好用户体验,其先决条件就是要保障安全。出行平台正纷纷围绕安全下功夫。
最近清华大学做了一个实验,用打印机打印了一款模拟眼睛,仿照机主的脸部特征测试安卓手机的系统。结果发现有19款安卓手机都被破解了,老实打开屏幕锁,有的甚至还能进入个别支付软件的验证环节,实现人脸刷钱。用彩色打印机制作的”假眼视“可以破解手机这真是太让人惊讶了!
7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滴滴方面获悉,其顺风车业务正式对外发布《试运行安全透明度报告》,报告显示,试运行期间,滴滴顺风车未发生刑事及治安案件,共收到用户关于车内纠纷的安全投诉216起,45%为虚假投诉。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导各人工智能企业充分发挥AI技术在智能识别、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出行、智能教育等赋能优势,加快疫情防控急需的产品、技术和平台研发与投放应用。
2017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今年,不少“新科技”运用到了这场大迁徙当中。广州车站乘客可“刷脸”进站,珠三角地区部分高铁站设置了能够为旅客答疑、指路、拍照的智能机器人,彰显科技创新及大数据魅力的同时,更是为旅客提供了不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