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将领中,陈诚的土木系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因为他这个十八军建军最早,装备最好,人数也最多,后来军官也全部换成了黄埔生,所以就形成了以陈诚为首的集团,著名的有罗卓英 周至柔 黄维 胡琏等,而杨伯涛则是属于资历比较浅,加入陈诚集团的时间比较晚,但他确是最有潜力的一位将领。
1956年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功德林内,原国民党18军军长杨伯涛气冲冲走出寝室,穿过走廊,径直来到王耀武跟前:“请你帮我转告李科长,要我交罪可以,想让我认罪万万不能!不要以为雪峰山不会说话,就想随便欺负人!当年的事,别人被蒙在鼓里,我可一清二楚!”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的集结了八十万部队准备和我军决战,这其中就有号称是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改编成的第十二兵团,可是兵团司令官黄维轻敌冒进,致使十二兵团被我中野包围在双堆集这个地方,等到十二兵团和我军经历数次大战以后,他们也人困马乏,束手无策了,这时的兵团副司令胡琏下达
杨伯涛,湖南芷江人,生于1909年,原为国民党第十八军少将军长,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我出生于农村,小时是一个放牛娃,由于父亲早故,靠寡母拉扯长大,我还有两个哥哥,全家佃耕几亩薄田,过着缺衣少食的穷困生活。
12月15日午,黄维、胡琏见局势已僵,决定突围,召我到兵团部与胡琏见面,胡在指示突围计划后,特别叮咛我说:“安徽合肥方面是桂系的势力,李品仙对我们态度不好,要告知所有干部,千万不要向那个方向去,他们会收缴我们的枪械。
杨伯涛的双眼,直直地看着房顶,看着横的檩条、竖的椽子间,密密麻麻呈“人”字形而规规矩矩地挤在一起的一根根木条,这里的建筑模式大体上和老家的相同,只是椽子内填补的这些木条,看上去要比老家用细竹竿编织而成的簿强了不少,看上去也结实得多,更能让人幻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图案来。
我率部到达驻定后,访问了几家瓷厂,但见瓷业萧条,门庭冷落,有的早已停业。王耀武以胶济路中段张店、周村、明水以北连亘的山地带,有一支强大的地方人民武装部队,四出游弋,威胁极大,商请胡琏率整第十一师进驻周村、明水地区,派部队进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