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七十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最响亮的一个名称就是“赤脚医生”,号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产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新生事物”“赤脚医生”,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行医,可不像那些穿皮鞋的洋大夫,整天呆在医院里坐等着患者上门儿。
乔仙,中共党员,现年69岁,平鲁区下面高乡赵家窑村人,她是一名乡村女赤脚医生。多年来,因为她一直心系群众,酷爱医术,全家人对她也是意见颇多,尤其是因为她工作繁忙,孩子10岁才入学,使得丈夫既当爹又当娘。
解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的农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他们背着医疗箱,走村串寨,寒来暑往,给村民治病。那个年代,农村贫穷落后、交通不便,大家有个头疼脑热不痛快,不会去乡镇或县城,都会叫赤脚医生来看病。
“赤脚医生”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上世纪60到70年代,那时候,赤脚医生可是活跃在全国各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时候,很多农村地方医疗资源少,赤脚医生就像是救星,给老百姓看病治病,起了大作用。可现在,这些赤脚医生几乎都不见了,为什么呢?是时代变了,还是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