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西南大学)近期,在小红书、豆瓣等媒体上掀起一股“加入隐门”的风潮。和“momo”头像不同,“隐门”的头像和名称均显示为空白,发帖者或评论者完全摆脱了个性化的头像和名称,成为网络世界的“隐形人”。
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这个momo并非哪一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年轻人的互联网面具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刊发了一篇题为《隐匿即显露:青年匿名社交的平台、动因及展演》的研究文章,探究当代青年匿名社交的特点及其背后的青年文化。
□ 李梦馨顶着粉色的小恐龙头像、社交昵称为momo的用户,正在攻占互联网的各个社交平台。这些头像昵称高度雷同的用户,被戏称为“momo大军”,引发许多人的好奇和困惑。头像和昵称,是人们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社交平台上用来彰显自身个性的方式,方便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你在“冲浪”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 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momo”名称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让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mo”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你在上网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momo”名称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让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mo”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原标题:化身“粉色恐龙”逃避熟人和算法追踪(引题)社交平台上的“momo”是谁?(主题)北京晚报记者 孙奇茹头像整齐、昵称统一,很难被人们辨别出具体的身份信息,如今,一群叫“momo”的年轻人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
最近,“momo大军”占领社交媒体的现象,逐渐引发了社会关注。以豆瓣、小红书为主要代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讨论区,都被成群结队的momo们染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有人戏称:行走互联网,多少得认识几个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