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11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生物技术和太空领域取得进展,制订新计划面向未来2002年,在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年轻的海利·乔·奥斯蒙特饰演一个梦想变成真正男孩的智能机器人。如今,中国推出了现实版。
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大脑”多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小脑”整体上正在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演进,
央视网消息:近日,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并进行了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不仅如此,他们在太空中还迎来了一位“新朋友”——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前一段时间,航天员开展了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在轨试验验证工作。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大厂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除了科技界天花板企业英伟达、华为入局外,各大车企巨头也驶入该领域。人形机器人到底有何魅力?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下称报告)给出了答案。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请尝尝机器人为你泡的茶。”7月3日,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实验室里,魏博在“泡茶机器人”的触摸屏幕上按了两下,顿时两只机械手臂开始动了起来,温杯、洗茶、分茶……机械手臂做出了一系列慢慢悠悠但像模像样的泡茶动作。
2024年1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组织开展的“紧跟总书记脚步 走进创新型企业”媒体探营采访系列活动中了解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汇集了C919大型客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中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系统等各具特色的展品。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用人形机器人帮助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现实,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区域是根据人类的活动而设计的,所以,在地球上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各类机器人到了这里可能反而非常累赘,甚至会阻碍宇航员的活动。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据埃菲社1月21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1日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20日至21日在空间站外进行了第二次出舱活动。出舱活动期间,他们执行了设备设施检查和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根据该机构的一份声明,经过约8.
潮新闻 记者 孟琳 见习记者 刘凌云8月26日上午,第二届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暨浙江大学校友经济思享会举行,百余名浙大校友再次相聚,共度校友日、共商新合作、共谋新发展。自去年湖州在全国率先设立浙江大学校友专属节日以来,“8月最后一周相约南太湖”已成为浙大校友欢聚的年度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