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余晖渐渐落下,昆明湖水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许多手持“长枪短炮”的游客纷纷聚集在南湖岛上,屏息凝神,等待着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观上演。十七孔桥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漪园时期,位于北京西郊颐和园内昆明湖水域,桥身全长150米,因由17个孔券组成而得名。
一年四季的颐和园都有极致的美,每年冬至前后,阳光恰好照射在颐和园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呈现出“金光穿洞”的美景。这一壮观景象,也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必打卡之地。12月21日15:15,京直播带你一起在冬至追光,到颐和园赴一场金光穿洞的盛会!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据介绍,北京颐和园“金光穿洞”景象会出现在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余晖恰好照射在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金灿灿的夕阳光点亮桥洞,远远看去就像桥洞内点满了明灯。请随镜头一起欣赏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美景吧。
冬至将近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孔”景观也将如期而至这个奇观的产生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想去打卡美景请带上这些指南↓ ↓ ↓“金光穿孔”形成原理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的一座石桥。桥全长150米,宽8米,包含17个拱形桥洞。
来源:北京晚报 摄影 吴东胜明天(21日)将迎来冬至。每年这个时候,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美景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拍摄,南湖岛也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昨天下午3时30分,颐和园东堤上,数百位游客急匆匆地奔向“金光穿洞”最佳拍摄地——南湖岛。
每年的冬至前后,在阳光照射下,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每一个桥洞都会投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整个桥体都被阳光点燃,。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拍照打卡,那这样一个“奇观”背后究竟隐藏着古人的哪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