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春老先生,是中国现代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人。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前段时间发了一篇简评书法前辈杨再春老师书法的小文,得到了书友们热烈的讨论,有人赞赏,有人不以为然,但更多的是指责和批评,更有甚者,对杨老师冷嘲热讽,把杨老师的书法归类为江湖体书法,贬低其早期传播、普及书法的积极作用,把杨老师说得一无是处。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下面欣赏一下于右任、费新我、徐邦达、欧阳中石、杨再春、爱新觉罗启骧、张海、孙伯翔、刘洪彪、曹宝麟、杨科云、文俊、郑育辉、宋凤翔、秦金根、李由、夏鹏程、杨疾超等众名家的书法作品。
对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临摹,一方面是每个人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也是展示自己书法功力的表现。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作品,既有字形上的美观之处,也体现出了王羲之当年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所以它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尤其是学习书法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去临摹《兰亭序》。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中书协创始人之一。他从小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书法,在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上下了很大工夫。后拜黄高汗先生为师,又拜郑诵先先生为师。后又与启功先生结识,多次向启功先生请教,讨论书法问题。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曾几何时,杨再春的书法作品可以说风靡一时,颇受大众喜爱。应该承认,杨再春的书法还是具备相当功底的,他先后师承于郑诵先、黄高汉和启功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广泛涉猎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