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新闻网站15日称,围绕2018年发生的国际空间站漏气事故,美俄航天部门最近发生隔空争吵,极力试图“甩锅”给对方。报道称,2018年8月2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国际空间站有轻微压力下降。
回首国际空间站的发展轨迹,16 个国家齐心协力,共同投身于其建设之中。来自 22 个国家的 276 名宇航员曾在这个太空“家园”中停留。从最初的构想规划,到逐步推进的建设过程,国际空间站的问世汇聚了无数人的辛勤汗水与聪明才智。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前言常言道:“宁为太平犬,莫做宇宙人。”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在浩瀚星河中,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宇航员,也难免遭遇“心理防线崩溃”的时刻。
前言人类倾尽全力打造的“太空家园”,竟然差点因一个2毫米的小洞“毁于一旦”!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差点引发太空灾难的小洞,很可能并非意外,而是人为。消息一出,无疑引发热议。各种猜测“甚嚣尘上”,“阴谋论”更是满天飞。究竟是谁,在太空中捅了这么个大“篓子”?
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8月12日发布专栏作者、科技记者米哈伊尔·科托夫的文章称,2018年“联盟MS-09”飞船漏洞事件另有原因,漏洞是在“零重力”环境下被人钻出的,文章认为,“凶手”是当时空间站上的一名美国宇航员。
大家也许还记得,3年前,也就是2018年8月30日,国际空间站的气压突然下降,经检查发现“联盟”MS-09载人飞船的轨道舱上出现一个直径1.5毫米到2毫米的洞,因而发生漏气,指令长普罗科皮耶夫及时用环氧树脂封堵了漏点,才解决问题,顺利返回地面。
很显然,双方此次的“会面”已足以载入史册,乘组在天宫实现首次在轨轮换的成就,让人们既兴奋又骄傲。不过,在太空发展并非就是毫无危机,经历过美苏太空竞赛的对垒事件之后,有网友就对我国空间站的安全提出了某些猜想,比如当空间站无人值守的时候,它会被偷或者被钻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