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一说到“逐火把”民俗,大家都会想起永春达埔镇岩峰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五,岩峰村热闹非凡,许多人赶来现场,感受这个热热闹闹的民俗活动。据了解,达埔镇岩峰山尾宫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逐火把”习俗,是“达埔三奇”之一,“八闽第一奇”。
提 示永春县达埔镇“逐火把”民俗活动始于明洪武年间,被称为“闽南第一奇”,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今年活动于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18:30开始进行,届时,356国道达埔镇派出所路口至达埔镇岩峰村高架桥路段将迎来大量人流,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
每年元宵节期间,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都会上演自明末一直沿袭至今,被称为“达埔三奇之一”、“八闽第一奇”的民俗——“逐火把”。今年的首场“逐火把”活动已经点燃,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去看看震撼人心的现场画面。
速度围观刚刚结束春节假期的你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别着急永春的精彩活动还在继续永春达埔镇“逐火把”民俗活动即将再次如约而至达埔镇“逐火把”民俗活动始于明洪武年间被称为“闽南第一奇”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图:蔡朝阳活动时间2024年2月20日-2月24日(正月十一到十五)18:00-
正月十一到十五,永春达埔“逐火把(炸佛)”民俗活动再次如约而至。达埔“逐火把”始于明洪武年间,被称为“闽南第一奇”,每年鞭炮震天,热闹非凡。尤圣宫位于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境内,原名山美宫,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宫内主要供奉有赵大天君元帅、司马圣侯、比干公、武德英侯。
昨日,永春县达埔镇溪源宫举行闽南年俗“请火”活动,祈福保平安。“请火”队伍行过,各家各户齐齐点燃鞭炮,行至村中祠堂,各支队伍便欢腾地表演起来。在闽南地区,请火(亦称请香、进香)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民众向神明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平安。
更因其交通发达,物阜民丰,经济向来比较活络,民风开放,同时岩峰又是达埔著名的革命老区和重要的华侨之乡,因此岩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富村,且因田少人多,一年四季需要在田里耕种的时间少,众多乡民出外经商或进城打工,早年一直到现在,便成为达埔其他偏远村镇争相把女儿嫁来的目的地。
活动现场位于永春的母亲河桃溪边立春,永春春风起,万物生。立春,是春日里的第一个节气。立,即开始,春,象征温暖与生命。这时雪融冰消,春回大地,万物在经过一个寒冬的休眠后,又将生机勃发。2023年2月4日,“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开年首站走进福建著名侨乡——永春。
闹元宵民俗趣味多:安溪赛大猪 永春鞭炮声声造火把中心市区 众人摸龟祈福气群众争相摸米龟昨日上午,猴年泉·澎“乞龟”民俗文化活动在泉州天后宫隆重举行。泉州本地民众与来自台湾澎湖的友人一起,为5.3万斤的巨型米龟揭彩点睛。
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多元文化的宝库,历史上的繁荣与文化大交融,造就了泉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节日文化,特别是在春节,大家用各种形式庆祝着这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如正月初九至十五南安英都镇的拔拔灯活动,红红的灯笼串成一长串由众人拉着在村中游走,据说这源自于古时晋江支流西溪的货船拉纤。
泉州网3月1日讯(融媒体记者 吴水保 邱丰/文 王耿华/图)新春佳节,泉州文旅经济“热辣滚烫”,假期旅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居全省第一。818.12万人次旅客体验最抚人心的闽南市井烟火,感受泉州的千古风华、民俗非遗。众多民俗活动同样火出圈,为泉州文旅上分。
《故乡拾趣之“永春的风土”》一、引 子从小到大,我常听其他永春乡镇或相隔遥远的亲戚朋友说“达埔人厚礼”。虽然我从小近乎是吃着百家饭长大,也算经常在故乡的各种乡情乡貌和风土人情、红白喜事中耳濡与目染,但一直以来对“达埔人厚礼”这句话的含义仍懵懵懂懂,总是不甚明白,更不明就里。
“咚咚咚……”欢度新春的鞭炮鼓乐声中福建人的民俗风情画卷从春节开始持续延展福州街头民俗巡游闹新春。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元宵节前后这种民间狂欢的热度更是居高不下在福建,闹元宵可以上哪玩儿?这份攻略,请收好~元宵节怎么能少得了灯会、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