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表示,60年前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多达6000字叙述辛亥革命,现在仅300多字,比一则新闻简讯还短,没有历史脉络,人物也只剩一个孙中山,“如此简略、模糊的文本叫青年学子如何掌握史实,进而评论革命的意义?”
据台湾媒体报道,对于高中教科书介绍在殖民经济下台湾的经济发展史,描述台湾被日本殖民历史情境,因此称日本为“母国”一事,蔡正元不表认同,认为当时台湾总督府和日本政府的关系,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非“子国”“母国”的关系。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近日报道,台湾开学后最新面市的课纲,初二历史课本中“中国史”的内容被大肆删减。当中不只三国史消失,甚至连武则天都没有编入。且第一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删到只剩短短4页,2400年历史仅以1600字讲完,历史人物几乎只提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匆匆带过。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近年来台湾高中教科书里,明郑时期率军民渡海来台的郑成功形象大变,从过去的“民族英雄”摇身一变“入侵者”。研究郑成功历史多年的台南大学文化与自然资源学系副教授张伯宇直言,目前教科书叙述郑成功的方式,是民进党当局为了“族群和谐”及自身统治正当性而放大台湾“原住民”感受;
@锐看台湾报道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今天在中评社发表一篇关于台湾最新历史教科“去中国化”的文章。他还通过一张前后对比的图表呈现,从中可看出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最新历史教科书中的“去中国化”作为,真的是触目惊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依旧在,只是不教了。”如果你翻开今年的台湾初二历史课本,可能会受到惊吓,因为“三国历史整个消失”。在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操弄下,新的历史书被“大刀阔斧”删减,课程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台湾教材 #去中国化 #统一 #历史教育 #文化认同 #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 #文化根脉 #两岸统一 #血浓于水 #历史真相 #日本殖民统治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感 #台湾同胞 #历史文化 #两岸一家亲 #共同未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24日,一则“台湾语文课本文言文删掉了四分之三”的话题再次登上大陆社交媒体热搜。贴文称,台湾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从曾经的60篇,删减至新课纲中的15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多篇经典古文作品都被删掉。
新学期伊始,岛内有历史老师投书媒体,痛陈新版初中二年级历史课本中国历史被大量删减,“三国消失,武后不见”,其行径令人发指。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当局为推动“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不断删改课纲篡改历史,其直接结果之一是让历史教育失去知兴替、明得失的意义,让岛内下一代变得浅薄无知。“独”心日炽。岛内媒体查证发现,这批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的新课本,中国历史被删减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以初二新课本翰林版为例,第一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删到只剩短短4页,2400年历史仅以1600字讲完,历史人物只提到秦始皇、汉武帝等寥寥数人,都是一笔带过。
中国台湾网9月8日讯 民进党当局为“去中国化”持续在历史课纲上动手脚。综合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报道,台湾新版初二历史课本出炉,由于此前高中历史“中国史变东亚史”已经恶名昭彰,人们没料到初二课纲“魔高一丈”,夏商周不见了,数千年历史只剩秦始皇。
台湾教科书这样描述义和团:“义和团原名义和拳,盛行这些拳民各有神坛,自称祈祷后神灵附体,口诵咒语,能御枪炮。后并入乡团,改名义和国。于是高揭「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日益扩张,经常对外人滋事。”这种描述中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