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拓展能力边界。从智能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线到精准医疗的AI辅助诊疗,再到酒店的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向新力”。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何勤伴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引发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将给我国就业带来持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下如何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成为“保民生”的重要议题。
本报记者 王昊男 靳 博 刘鑫焱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作者:姜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先后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带动算力资源、算法、数据等涉及芯片、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制造技术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软技术全体系全面更新换代升级,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央视网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近年来,汽车智驾、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发展如火如荼。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企业数量超4500家,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拓展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开阔学生视野;有了大模型的加持,校本作业在完成电子化的同时还实现深度挖掘,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有了可能;搭载了各种系统的智能课桌,为数字化教育提供了一个终端解决方案……10月25日,在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来自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
选择好出发地和目的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一键起飞;仿生机器人能歌善舞,还能完成特殊地形探索、救援、高危作业……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众多全球智能科技领域最新成果表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新华社合肥10月24日电(记者张紫赟、汪海月、马欣然)人形机器人组团“炫技”、虚拟导游带你全方位逛展、AI眼镜让科幻电影照进现实……24日在安徽合肥开幕的第七届世界声博会上,200多项人工智能产品精彩亮相,将观众的科技体验感拉满。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四川华蓥华蓥山经开区,企业员工在智能车间调试新安装的机器人。邱海鹰摄(人民视觉)图②:宁夏银川金凤区,智慧配电站房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正在开展自主巡检。袁宏彦摄(人民视觉)江苏宿迁,光电科技项目智能化生产线正在生产高端铝制品。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文/张熠柠)“赋能”有多火?上周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赋能”(empower)位列“包容”(include)、“增长”(grow)之前,成为头号主题。谈到“赋能”,最容易想到“技术赋能”。
以我的孤陋寡闻,“赋能”这个词在管理领域至少已经热了十几年了。很多咨询师和培训讲师言必称“赋能”,10年前有个参加工作不到5年、没有任何实际管理经验的年轻咨询师做企业赋能的咨询,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他怎么给企业赋能、“赋”给了企业什么“能”。
有意思的是,某博主用一种近乎戏仿的方式进行了解答:“张勇这次被撤,主要就是没有为阿里赋能,没有用心沉淀,共创生态,导致无法落地,拉通两端需求,打法日趋落后,点线面打不出组合拳,高中低层无法合理,发力也做不到精细化,对小商企没有资源倾斜,聚焦痛点,跟进布局,达不到快速响应,因此玩法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