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时间线来划分各个时期主要事件及同期老照片,因文章较长,分为几个篇章:【背景】辛亥革命。清政府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经常有网友评论:“这些年,北洋政府的口碑变得有些不一样,我们真应该好好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也有网友认为北洋政府曾经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出兵俄国,巡洋舰开进海参崴保护侨民,因此就认为北洋政府是一个铁血御敌、扬我国威的政府。的是这样么?
北洋时期的历史,在非历史专业的人们眼里显得相当陌生,大家既不知道这个时期的政权归属,更不能说出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其历史意义。这个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是因为该段历史鱼龙混杂,且时间只存在了短短16年(1912年-1928年)。首先说一说“北洋”这个词的由来。
北洋政府,又称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内斗的中原大战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我们经常听到的“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三段历史,听起来感觉一团雾水。他们都是指清朝灭亡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其实这三个历史时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如下:
民国时,政府机构频繁“换马甲”,出现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等行政机构。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有很多,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正处于大变之际,各省接二连三宣布独立,后南北议和,孙先生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此时国民政府是在北京,俗称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历史中,有两段被提及的不多,一段是太平天国,一段是北洋军阀时期。虽然影视剧还不少,但是在历史方面深入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想买本相关著作来看,鲜有最近几年的出版物。现在能买到的最新的太平天国的书居然是美国人和日本人写的。北洋军阀也是之前出版的书的再版。
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有很多,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正处于大变之际,各省接二连三宣布独立,后南北议和,孙先生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此时国民政府是在北京,俗称北洋政府。
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虽然中国打了败仗,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和面子还很强,仍视此时的西方列强为传统“狄夷”,不屑也根本不想与之“外交”,所以每当有中外交涉事件,朝廷总是因事随时择人办理,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
民国时,政府机构频繁“换马甲”,出现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等行政机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府,不仅在当时损害国家机构的权威性,也给后人研究民国史造成困扰。这三家政府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上图_ 袁世凯钓鱼北洋政府提起北洋政府,离不开富有争议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