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君6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这意味着由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6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在中国人群泛基因组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以复旦大学为第一单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引起了广泛讨论。该研究数据公开发表于国外期刊,是正常科学研究还是为了研究成果放弃底线?该研究成果是否会影响中国人的遗传安全?今后如何加强中国人遗传信息管理?
文|王小二编辑|王小二01中国人独有的基因密码实话实说,看到这个消息,我被直接干懵了!中国人特有的“基因密码”被公布了。起初还以为是某些国外的研究者,这一看……这一看作者信息,好家伙。教育系统的、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所的……总共26家单位。
文 | 冯律讲法编辑 | 冯律讲法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它是我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这里有最优秀的生源,最顶尖的师资,还有走在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研人才,可以说是无数高考考生心中梦想的大学。
汉族人和其他民族人最为直观的差异可能就是体貌特征,而与白人一类的外来人种之间,基因方面的差异更是明显,因此有网友调侃说:“汉人没几样,女性有母乳没狐臭赢麻了,” 对此,究竟有哪些体现在汉族人身上又是怎样的基因特性,促使人们产生了无数的好奇。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在今年的6月14日,一则重大的科学新闻震动了整个中国科学界。那就是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发布了一份题为《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发布无疑标志着我国在基因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项研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