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社火,一朵璀璨的“民间之花” ——“河湟文化”看西宁系列报道之四“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咋过年?”在西宁老百姓的心中,十五的灯会若没去瞧一瞧,热闹的社火未曾来闹一闹,这年便仿佛缺了几分滋味,怎么都不算完整。
中新网青海海晏2月23日电(陈宗淇)马队奔腾而过,扬起的尘土被飘零的雪花湮没……23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社火表演在雪中拉开帷幕。青海湖素有“高原蓝宝石”之称,其北岸的海晏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汉、藏、蒙古、回、土、壮、满、撒拉、东乡等民族。
一寸高跷一寸故事——“河湟文化”看西宁系列报道之二欢快的锣鼓声、经典的戏剧扮相、出色的高跷表演……这一切无不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年味。再过不久,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又将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社火表演即将与观众们见面。今年的社火表演中,大家都期待着哪些精彩节目呢?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咋过年?”在西宁老百姓的心中,十五的灯会若没去瞧一瞧,热闹的社火未曾来闹一闹,这年便仿佛缺了几分滋味,怎么都不算完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社火,不仅是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西宁人心中那抹最浓郁的年味。
恭贺新春 巳巳如意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艺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凝聚着百姓的情感,它就是青海社火。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青海人民的生活百态,也似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新春的欢乐旋律。当春节的钟声敲响,青海大地便被社火的热闹氛围所笼罩。
2月8日,青海省海东市举办2025年“百龙千狮闹新春”河湟非遗暨传统社火展演活动,34支队伍,七千余名演员集中展示安召舞、竹马子、掌灯太傅舞、藏族螭鼓舞等河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统社火。图为安召舞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图为竹马子表演。
“看到‘三小只’,就知道年味正浓!”“三小只”指的是谁?去年,青海社火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热烈的氛围,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大放异彩,火遍了互联网。尤其是小溜达猴、小穆桂英、小猪八戒的表演视频收获大量点赞,自此,“三小只”成功晋升为社火界的“顶流明星”,成为了社火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中新网西宁4月2日电 题:南京摄影大叔“对焦”西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游历完几乎整个中国后,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60后”摄影师钟晨,似乎扎根在了地处西北的青海省。图为钟晨(右)在青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