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说有一个地方,上承五帝,下启商周,连接中华前后五千年的文明不断裂,那就非二里头莫属了。二里头遗址范围1959年夏天,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老者,不顾酷暑烈日,带着他的学生弟子,在洛阳的田野里奔波着,为的是给华夏文明溯本清源。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大河网讯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双重证据中,正在从传说时代走向历史真实,《史记·夏本纪》也正在成为翔实可信的历史记载。
商朝之前存在着夏朝,这一观点在周代时期已经是一种广泛流传且被普遍接受的共识。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在文献记载中相对模糊,且目前尚未发现确凿的考古证据直接证明其存在,但周代的人们普遍相信夏朝是真实存在过的。
商汤灭夏,是所有传世文献中一个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不仅如此,经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也完全证实在商朝之前,的确存在一个文化面貌不同于商文化的青铜文明政权,这就是以崇山南北为中心的二里头遗址。
关于夏朝考古,知名度最高的是二里头遗址,如今已被普遍认定为“夏都斟鄩”,但夏族兴于公元前21世纪,二里头文化最早不过公元前1850年,因此二里头最多只是“半夏”,那么还有一半夏朝何在?在新世纪之后,豫北考古取得又一重大发现,是可与史书互相印证的发现。
那么这个所谓的“中晚期”究竟指什么时候,夏朝的早期都邑又在哪里呢?根据考古学对同一族群文化遗存溯源的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在河南龙山文化基础上,综合了豫东造律台文化、山东岳石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以及部分良渚文化因素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