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株洲晚报数字版_株洲晚报】九方小学52班 张睿宸 证号:24031170102 指导老师:程遥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让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放久了的食物……这些日常习惯都是为了预防细菌、远离它们。但细菌究竟是什么?它们都是有害的吗?
阅享新时代 读书正当时——“校长领读计划”读书行动,校长带领教师读、校长带领学生读,校长带领我们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浐灞第二小学,让黄蓓校长带领我们一起来读《灰尘的旅行》。
1665年,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在发明显微镜,然后他放大了从不刷牙的老人的牙垢上提取的物质,观察到细菌,但对细菌缺乏了解的当代科学界认为细菌是凭空产生的。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演示了曲颈瓶实验,得到了细菌来源的启示。
【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2)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图3-1)。有的细菌细胞除了细胞壁、细胞膜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具有芽孢、荚膜、鞭毛等特殊结构,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有的孩子必须要用手指着一行行的字,才能完整地读完一句话;有的孩子在写字时经常多一笔或少一划,甚至有时候会把一些形近字搞混。他们在智力上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方面却存在着落后的现象。他们被称为“阅读困难”孩子。这类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跟得上语文课的进度吗?
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大家居家隔离的同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查看新增病例有多少,疑似病例有多少,流行病学调查有没有新的行踪轨迹公布,每日微信群实时在线通报健康状况,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医学术语,在这段时间也逐渐运用自如。
阳光讯(阎萌 记者 张允铎)《灰尘的旅行》是一本关于细菌的科普类书籍。说到细菌,给人们的第一种感觉就是反感。因为,人们生病大多数都是因为细菌。可是看了《灰尘的旅行》 这本书后,会让人感觉细菌不是这么可怕,有些细菌甚至还对身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