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文物发现不久,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俄国人奥登堡以及美国人华尔纳等探险家接踵而至,以各种手段,从王道士手中获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世界各地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在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敦煌莫高窟记载着中西文明的交汇,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从敦煌世家到洞窟开凿,从世俗生活到长安风尚,历经千载,这些绝美壁画中还隐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信息?9月25日17:30,锁定新华网直播间,与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的世界,感受千年敦煌的无穷魅力!
以手撑地足部向天身体颠倒这些画作虽斑驳褪色却神采宛然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教授王颖生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崔乐泉带您品味壁画《敦煌壁画·倒立组图》中倒立运动的文化传承壁画《倒立组图》分别来自西魏、初唐、盛唐时期有成人的稳健挺拔也有孩童的稚拙
敦煌石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建造,至今保存着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余年的石窟500多座,彩塑3000余身,壁画5万多平方米,加上后期藏经洞出土的数万件敦煌文献和纸布绢画等珍贵文物,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我们这一群美术工作者,尽管是抱着同样向慕虔敬的心情,抱着同样向古代艺术学习的态度而来敦煌,但真正在思想观念上得到统一,则是在面对着这一无比伟大丰富的艺术宝藏,经过了一段艰苦的临摹工作之后确切点说,也就是使我们这些过去自认为有相当艺术教养的人,开始明白了自己底无知与愚昧之后。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既是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又是值得各界深度研讨的现实课题。
文/张谊和 常常翻开《敦煌》,那是无尽的思量;每当翻开一次,犹如又回到你的身旁。身临其境的震撼,并非只有沙漠的荒凉;两千多年前的生态,也许是满山牛羊。是丝绸之路的汇聚,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有永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