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褒锡》:“ 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 、河间王孝恭 、蔡公杜如晦 、郑公魏徵、梁公 、房玄龄 、申公高士廉 、鄂公尉迟敬德 、郧公张亮 、陈公侯君集 、卢公程知节 、永兴公虞世南 、渝公刘政会 、莒公唐俭 、英公李绩 、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秦琼却并没有那么出名,虽然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但却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连程咬金都要比他高!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琼战功显赫,屡挫强敌,为何却在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呢?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越,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唐朝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4年08月04日第A9版,作者:张晓政,原题为:《从凌烟阁功臣谱看李世民用人胸怀》贞观十七年,这一年唐太宗44岁,距隋末晋阳起兵已有26个年头,他想起了为李唐建立和兴盛立下汗马功劳的众多老臣。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勋朝臣而修建的悬挂功臣画像的楼阁,不是所有的功臣画像都能进阁,李世民也仅仅遴选了二十四臣,足见其庄重及尊贵。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所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等人的名字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的民间传说也为世人津津乐道。然而,纵观大唐近三百年历史,图像位于凌烟阁的功勋贵臣总数实达百位以上。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凌烟阁,让当时的书画名家,褚遂良和阎立本,共同在阁上描绘出24位开国功臣的画像,其中郑国公魏征排在第四位。可惜魏征并没有看到凌烟阁的建成,他于当年早些时候去世,谥号"文贞"。